?編者按
為進一步發揮道德典型的引領和示范作用,講好道德模范的感人故事,弘揚道德模范高尚品格,從今天起,南通日報開設“文明之光 榜樣力量”專欄,深入挖掘南通市省級以上道德模范、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跡,剖析精神文明“南通現象”的內涵和意義,推動全社會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爭做先鋒,營造德者有得、好人好報的良好氛圍。敬請關注。
人物名片:
李庾南,1939年11月出生,全國著名特級教師。1957年任教于啟秀中學至今,創立“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獲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模范教師等榮譽稱號。
“上課對我來說是種享受,我樂在其中。”6月25日,在啟秀中學見到李庾南老師時,她剛上完課,黑板上的板書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標注著各個知識點。盡管已經講了幾百遍,但每次上課她都會重新備課、寫教案,每天都在尋求突破。
李庾南老師現在任教的是初二(11)班。1957年入職至今,她從未離開過教學一線。為滿足更多家長和學生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需要,從2017年起,她逐班“走教”上課,每個班一次上足一個單元的內容,同時與班主任、學生一起開展班務活動。
回到辦公室,李庾南老師拿出厚厚一沓信件,“我教的班,每個孩子都會給我寫一封信,裝訂成冊子送給我”。隨手翻開幾頁,學生的崇敬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李老師,您讓我對數學重新產生了興趣!”“上了您的課,我明白了培養數學思維的重要性。”“這周考試成績提高了10分,謝謝您!”
“為什么學生喜歡上我的數學課?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引導孩子自己想學要學會學。”多年教學實踐積累,李庾南創立“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體系,實現了由單純研究教師“教”到研究學生“學”的轉變。2014年,該教學法榮獲首屆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一名教師只教學不當班主任,我覺得他的教育生涯是不完美的。”從教67年,李庾南創造了“連續任職時間最長的班主任”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紀錄。今年6月21日,李庾南所著《班主任工作藝術一百例——觸及心靈的足音》新版發布會在京舉行,書中收錄的跨越半個多世紀的100個育人故事,正是她“班級育人”工作歷程的生動寫照。
從“姐姐班主任”到“媽媽班主任”,再到“奶奶班主任”,李庾南緊跟時代發展,積極探索學生成長的內在規律,在教育過程中不僅關心學生學業質量,更關心學生生理發育、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不僅關注學生的校內學習,更關注學生的校外生活。“每天放學前,李老師都會到班上和我們聊聊天,叮囑幾句。”畢業十多年的學生小宋記憶猶新,“有一次李老師到外地出差,又下著大雨,放學的時候我們都準備回家了,李老師冒著雨進來,微笑著和我們說再見。”
2023年,李庾南憑借《“班級育人”60年》摘得第三屆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我始終認為,‘班級育人’不等于、不只是通過班務管理和狹義的班級德育活動來育人,而是將所有教育教學行為都放在‘班級育人’范圍內。這就決定了‘班級育人’是一種系統性和整體化的教育實踐活動。”
這些年,李庾南除了堅持為學生上課外,還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培養青年教師和推廣她的教學思想上。赴外地講學、到邊遠學校送教、培訓鄉村教師……“李老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就像年輕人一樣,甚至比年輕人更加細致,更具鉆研精神。”市教科院初中數學教研員劉東升是李庾南的徒弟之一,堅持每周至少一次到李老師辦公室求教,他說,李老師的精神品質時時激勵著自己不敢懈怠。啟秀中學黨委書記、校長祁金莉則說,從李老師身上學到了立德樹人的情懷,孜孜以求的專業態度和“課比天大,學生第一”的堅守。
7個教學試驗區、50所“種子學校”、100名“種子教師”、400余所教學實驗學校……如今,李庾南的育人思想惠澤大江南北,數十萬人因此受益。最近這些年,她又提出了“學材再建構,學法三結合,學程重生成”的新構思。
“我這一生都要獻給鐘愛的教育事業和可愛的學生們。” 李庾南表示,“每上一堂課,我就要上好這堂課;每做一個班的班主任,我就要帶好這個班;每教一個孩子,我就要引導好,讓每個孩子都有進步,健康成長。我還要把我的教學思想傳遞給更多青年教師,培養更多的學生,努力做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記者 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