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林村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董浜鎮西北,因境內有千年古寺智林寺而得名,素有“耕讀智林”的美稱。走進智林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小小的院落內熱鬧非凡,這是智林村舉辦的“紅色傳承望虞河,耕讀永傳話智林”宣講現場。像這樣的活動場景,每天都在實踐站內上演。
“紅色傳承望虞河,耕讀永傳話智林”宣講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踐點并非是另起爐灶,董浜鎮整合盤活各類資源,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建到村民中間去,把原有的資源用足用好。為此,智林村利用村民鐘向東主動捐贈的老宅,以“老榆樹下話文明”為特色,開設了回望智林、紅色先鋒、新時代講堂和志愿服務崗等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在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過程中,智林村老黨員錢建東主動貢獻出自家的附房用于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點,他說:“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得那么好,人氣那么旺,我也為村里做點事。”
智林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經過幾年的發展,智林村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現在智林村擁有志愿者200余名,下設河道生態管護員、人居環境宣傳員、垃圾分類輔導員、長效管理督導員、社會文明倡導員組成的“五員”服務組織。從田間到屋內、從岸邊到河里、從理論到實踐、從落實到督導,如今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已成為村民們的“學習中心”“宣講中心”“議事中心”“文化中心”和“服務中心”。老榆樹下建起了“田埂課堂”,村民們搬出小凳子,拿出小黑板,讓退伍軍人分享軍旅生涯小故事,讓農業好手傳授農技知識;“嘮嗑達人”們組建鄰里金點子小分隊,他們用嘮嗑關愛民生,用嘮嗑建言獻策,用嘮嗑疏通鄉村治理的堵點;婦女同志們組建“陌上花開”志愿服務隊,負責村里花卉養護的長效管理,讓文明實踐更有溫度、更有力度、更有內容。
“鄰里益+”志愿服務
“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應該不止于此,我們要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就要讓它真正融入中心工作,服務中心工作,反哺中心工作。”智林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姚賢軍說道。智林村開始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在社會治理方面新的內涵。在智林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黨員、群眾一同參與村莊共建、共治、共管,一個個治理的好點子就在這里應運而生。智林村將文明實踐與“周六下沉日”相結合,文明戶評選與“門前三包”制度相聯結,文明先鋒同垃圾分類相掛鉤,推動鄉村治理從“有名”向“有實”轉變。2020年7月,智林村獲蘇州市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專項考評第一名,并先后獲得江蘇省和諧社區建設示范村、蘇州市美麗鄉村先進集體、蘇州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示范村榮譽。
作者:李濤 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