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gya4q"></strike>
<strike id="gya4q"></strike>
  • <fieldset id="gya4q"><input id="gya4q"></input></fieldset>
    <abbr id="gya4q"><sup id="gya4q"></sup></abbr>
  • <abbr id="gya4q"></abbr>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蘇州 > 正文
    爭做追“鋒”少年 蘇州各校廣泛開展“學雷鋒”系列活動
    2025-03-12 10:01:00  來源:蘇州日報  

    三月春風暖,薪火代相傳。在第62個學雷鋒紀念日來臨之際,老一輩雷鋒精神的傳承者走進校園,讓學生觸摸到真實可感的雷鋒精神。學生也走出校園,傳遞溫暖關懷,用行動詮釋著新時代雷鋒精神的深刻內涵。

    雷鋒戰友進校園

    蘇州工業園區外國語學校近日迎來一位特殊客人——年近九旬的全國學雷鋒標兵趙明才。這位與雷鋒同吃同住的親密戰友,跨越一甲子時光,為園外學子帶來“追尋榜樣力量 賡續紅色血脈”主題宣講,讓新時代少年觸摸到真實可感的雷鋒精神。

    趙明才同志雖已步入耄耋之年,卻身姿挺拔,精神矍鑠。他隨身攜帶的3件“特殊名片”:褪色的雷鋒合影、泛黃的聘書合集、磨損的宣講日志,見證著這位老兵60余載的堅守。1960年與雷鋒共同獲評原沈陽軍區標兵后,他在同住時光里記錄下雷鋒“把有限生命投入無限為人民服務”的信念。當展示兩人促膝夜談的手繪場景時,在場師生無不動容。

    雷鋒犧牲后,趙明才踏遍全國作報告4000余場,手寫講稿超百萬字。活動現場,他如數家珍般講述鮮為人知的細節:雷鋒為戰友補衣的頂針、幫大嫂買票的站臺、暴雨中護送母子的蓑衣……當大屏幕亮出《人民日報》1977年刊發的《活著的雷鋒趙明才》時,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

    談及雷鋒精神的內涵,趙明才同志用一連串的“愛”字概括——愛黨、愛國、愛人民、愛集體、愛勞動、愛學習、愛工作、愛生活……這是一種廣博無垠的大愛。他講述著一個個真實可感的故事,“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絕非夸張之詞,而是雷鋒日常善舉的真實寫照。

    化身少年追“鋒”團

    蘇州科技大學以“傳承雷鋒精神,鑄就青春夢想”為主題,在校內外開展形式多樣的“學雷鋒”志愿服務系列活動。活動分為“學雷鋒精神,追璀璨光芒”“伴雷鋒精神,暖三月春風”和“續寫雷鋒故事,踐行雷鋒新‘風’”三大篇章,內容涵蓋主題團日活動、宣講活動、“我的‘雷鋒日’”活動、“學雷鋒”繪畫活動、主題故事征集活動、相關志愿服務活動等六大類,旨在進一步推動學校“學雷鋒”志愿服務常態化、品牌化、專業化開展。

    把準政治方向,賡續雷鋒精神。學校組織開展“學雷鋒”主題團日、重溫《雷鋒日記》等活動,詮釋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120余名學生化身“少年追‘鋒’”團,在校內外講解雷鋒的生平事跡和精神內涵,弘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雷鋒精神,推動雷鋒精神薪火相傳。

    堅持實踐育人,感悟雷鋒精神。學校作為蘇州高校唯一代表參加蘇州市2025年學雷鋒紀念日現場主題志愿服務活動,通過剪紙、金箔畫、拓印、漆扇等傳統技藝增強互動體驗,開展多元化運用,讓雷鋒精神滋潤心田。在校內組織開展“學雷鋒”繪畫、主題故事征集、文創DIY等活動,進一步弘揚雷鋒精神。

    強化品牌建設,豐富雷鋒精神。各學院充分發揮學科和專業優勢,打造特色志愿服務品牌,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開展“三月雷鋒行,溫暖似春風”等志愿品牌活動。深入社區開展主題生態環境保護等志愿服務,助力美麗新江蘇建設;宣傳蘇州特色非遺,開展互動式文化體驗等,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長效化有序發展。

    為城市文明“梳妝”

    蘇州市覓渡中學的學生們走上街頭,開展了一場別具特色的“共享單車美容”志愿活動,為城市文明“梳妝”。

    這些“單車美容師”手持專業工具,遵循“一清二除三規整”的工作流程:清潔車把、座椅等高頻接觸部位,仔細鏟除車身上的“牛皮癬”小廣告,最后將散亂的單車排列成整齊的“文明矩陣”,并向路人宣傳“文明騎行、規范停放”的理念,傳遞了“共享便利的同時更需承擔共享責任”的信息。

    “每擦亮一輛單車,就如同擦亮城市的文明窗口。”同學們擦著額頭的汗水說道。這場“單車煥新”活動不僅美化了城市的面貌,更展現了新時代青少年對雷鋒精神的創新詮釋。從單純的義務勞動到文明倡導,從個人奉獻到群體共鳴,青少年們用實際行動證明:雷鋒精神并非僅是歷史的標記,而是永遠充滿活力的文明基因。正如老師陳瑤所言:“當孩子們彎腰擦拭單車時,他們正在書寫屬于這個時代的雷鋒日記。”(記者 袁藝 宋潔婷 見習記者 顧趙忻)

    責編:蘇州文明辦
    上一篇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