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于瓏 通訊員 江迎娣 朱夢夢) “婚嫁喜事要節儉,鋪張浪費可不管;孝老愛親學模范,優良家風代代傳;移風易俗風尚好,廉潔鄉村齊點贊……”3月初,沛縣龍固鎮三里社區黨風監督員在該村一場婚禮上,自編的這段移風易俗順口溜,受到群眾的好評和贊揚。
“以前,辦‘生日宴’‘升學宴’‘搬家宴’成了各家的習慣,禮金開銷讓人受不了,現在辦的少了,禮金也不攀比了,日子過得輕松多了。”談起該社區移風易俗的相關舉措,龍固鎮三里社區群眾劉鳳柱深有感觸。為了徹底禁止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通過村民代表協商,三里社區將“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民俗儉辦、習俗不辦”寫進村規民約,明確紅白事辦理標準,辦多少桌、用什么酒、上幾盤菜,白紙黑字貼在墻上,誰家辦酒席,社區黨風監督員全程監督,引導大家自覺遵守新規。如今在龍固,不浪費、不攀比,喜事新辦、喪事簡辦蔚然成風,這正是沛縣開展移風易俗專項整治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婚喪喜慶事宜大操大辦等問題,沛縣在全縣范圍內開展移風易俗專項整治活動,以糾治“四風”為突破口,把推進移風易俗作為日常監督的重要內容,打出一系列“組合拳”,以廉潔文化涵養清風正氣,以移風易俗助推基層治理。在深入推進移風易俗行動中,縣紀委監委堅持預防監督“兩手抓”,緊盯關鍵節點、緊抓關鍵少數,通過下發禁令、明察暗訪、督辦查處等方式加強監督檢查,從嚴管好黨員干部,對黨員干部婚喪喜慶操辦等事宜實行報備制度。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全縣黨員干部增強紀律意識,強化自我約束,帶頭守紀律、講規矩、剎歪風、除陋習。“守孝悌、勤持家,睦鄉鄰、省自身……”
走進安國鎮,一處處潤物無聲的標語,一幅幅生動形象、格外“走心”的廉潔文化墻引人駐足遐思。為推進“廉潔鄉村”建設,沛縣盤活各類資源,以點帶面,打造了一批底蘊深厚、內涵豐富的廉政文化景觀帶,通過廉政標語、廉政圖片、廉政短視頻等形式,擴大廉政文化感染力和滲透力。同時,該縣深入挖掘本地廉潔文化資源,將移風易俗、勤儉節約、崇廉尚德等內容融入其中,張寨鎮建成紅色文化收藏館,館內8萬多件紅色藏品傳播廉潔文化,對全縣黨員干部免費開放。龍固鎮連續4年共評選出221名“好媳婦、好婆婆”,她們用真實故事感染鄉里、熏陶干群,以良好家風建設推動村風民風轉變。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把移風易俗與廉潔鄉村建設結合,糾‘四風’與樹新風并舉,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實現黨風政風與村風民風良性互動,將廉潔文化新理念滲透到社會方方面面。”沛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