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身體怎么樣?”“生活上有什么困難?”一大清早,徐州市鼓樓區黃樓街道辦事處社會治理辦公室主任馬傳國已經和網格員來到了永康社區,對獨居老人、高齡老人進行走訪,了解他們的家庭生活狀況,對于馬傳國來說,這只是他日常工作中的一個縮影。
四年來,“兵管家”馬傳國如同釘子一般,深深地扎根在社區,在日復一日的兢兢業業中,始終秉持著為民服務的情懷,解決著一件又一件“小事”,將平凡的工作變為不凡的守護。
2002年,馬傳國入伍服役,其間曾多次獲得優秀士兵、優秀黨員、一次三等功等榮譽。2019年,馬傳國轉業到鼓樓區黃樓街道辦事處工作,面對身份的轉變,他沒有絲毫的不適應,反而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雖然離開了軍營,但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和使命永遠不會改變。”馬傳國笑著說。
“基層永遠有忙不完的事。”這是馬傳國轉業后的感受,面對基層社會治理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他迅速調整心態,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認真研讀相關政策文件,積極參加各類培訓和學習活動……在最短時間內,他練就“開口能講”的“嘴上功夫”,成功與群眾融為一片。
“三單元王阿姨家樓上經常丟接線板下來充電,擔心被小孩子們摸到,存在安全隱患。”“九號樓樓道里經常有人亂堆亂放,導致老年人出行困難。”“李大爺經常占著單元門口的電動車充電樁,要溝通一下。”在馬傳國的手機備忘錄里,一條條居民反映的問題被記錄成待辦事項,馬傳國通過一次次走訪,將了解的情況進行匯總,聯合社區制定措施實施整改。
馬傳國的基層工作不僅僅是通過走訪記錄下社區居民的生活狀況,更多的是從日常生活中觀察到居民的特殊需求。一次簡單聊天中的心情低落,或是家中環境的突然變化,都能讓馬傳國感知到居民需求的信號。
彭校社區壩子小區居民孫師傅家庭情況特殊,需要常年治療和服藥,家庭負擔重,馬傳國在與社區居民聊天過程中了解到該戶的困難情況后,迅速和工作人員一起積極協調對接鼓樓區委政法委、醫院等相關單位和部門,為其辦理了多項補助,經過多方協調和申請,還幫助孫師傅的兒子報銷了相關醫藥費,減輕了孫師傅一家的經濟負擔。
“要想把現在的工作做好,不僅要學會怎么和居民溝通,處理事情還要膽大心細。”說到工作經驗總結,馬傳國回想起2023年在社區排查安全隱患時發生的事。
“那次連續下了好幾天的大雨,我在白云社區順河小區排查的過程中發現,有一棟居民樓外墻上的鐵皮擋雨板已經被狂風吹散了,搖搖欲墜,居民樓樓頂也出現了滲水,這個小區緊靠大馬路,來來往往的人很多,擋雨板一旦砸下來,后果不堪設想。”馬傳國立刻聯系了東站派出所,組織人群疏散、設置警戒線,在房東允許下帶領網格員破除頂層天臺門鎖,由專業人員對散落在外的鐵皮進行了緊急拆除,將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就是在一樁樁“小事”中,馬傳國與居民們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誼,以一片“真心”換取群眾“民心”,贏得了社區居民的廣泛贊譽和尊敬。
“馬主任啊,老熟人啦,經常在小區里面見到他巡查走訪,他這個人隨和、熱情,說話非常幽默,又真心實意為民辦實事,所以每次看到他來小區,就想過去和他聊兩句。”家住永康社區的孫大爺對馬傳國贊不絕口。
“戎裝一身退伍,不忘軍人本色。鐵血丹青榮歸,永葆初心使命。”這也許就是對“兵管家”馬傳國最好的詮釋。從部隊磨煉出的一顆為民服務、不懼困難的初心,為馬傳國深耕基層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他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書寫著社會治理的新篇章,為構建和諧社區、守護居民平安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本報記者 何相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