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與朗誦課堂。 本報記者 秦媛 攝
本報記者 劉泓雨
老年生活該是什么樣的?是歌中所唱的“當你老了,頭發白了,睡意昏沉”?是每天按時接送孫子孫女上學放學?還是早晨的太極運動、晚上的廣場舞?
“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在跟隨時代的腳步中提升幸福感,在最從容的歲月里豐富生命的底色。怎樣變“養老”為“享老”?
云龍區老年大學彭城路校區近日開設的公益開放課,吸引越來越多老年朋友開始走進課堂、學習知識。讓我們走進這里,聽一聽這里的銀發人群如何詮釋“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一展“夕陽紅”時尚。
在余暉中追求詩和遠方
2月14日,還沒到全市老年大學統一開學的日子。當天上午,云龍區老年大學彭城路校區樓下,就已經密匝匝停滿了電動車,迎來了春節后的第一撥人流。相熟的學員們互相打著招呼,相攜著上樓去了。
樓上教室里、走廊間已經是一片人聲鼎沸。離上課的時候還早,老學員們都在親熱地聊著天,新學員也不拘束,來體驗的多是“老帶新”,大家互相介紹著,慢慢地就都熟絡起來。
這天招呼打得最多的可能是校長盧振宏,為了把老年大學辦得有聲有色,就要多聽取、多接納。組建模特隊,就是應學員們的呼聲開辦起來的。寒假期間的體驗課既是回饋,也是一次嘗試。
在模特隊訓練的這間教室里,眼前的“姐姐們”個頭高挑、妝容精致、身材勻稱。想到此前有報道說,老年大學成為“夜校”,吸引來年輕人加入,記者便悄悄地問盧校長:“咱們模特隊是不是也有中青年啊?”盧校長笑著回答:“目前還沒拓展到年輕人,咱們這的學員都在50歲往上,模特隊里很多學員都過了耳順之年啦。”
57歲的陳新鳳是這里的“新面孔”,她打算加入這里的模特隊,今天是第一天來體驗。“前半輩子為家庭忙碌,現在孩子也大了,我覺得也該為了自己而活了。而且我有些駝背,現在我想活得健康又漂亮!”說著,她就笑了起來,像個開心的孩子。
該上課了,模特隊的隊員們排成方隊,先跟著主講老師高玲熱熱身、練基礎。“手臂打開向上伸展。”記者跟著口令做了一組,果然肩頸輕松多了。原來走“貓步”有那么多講究,背要直,腳尖要正,走路講究儀態,要走得漂亮還要走得健康。
“提膝、抬胯,一二三四,走起來!”教室里響起動感的音樂節奏,學員們抬頭挺胸,闊步向前。
“只要有課我們就來學”
走出模特教室,沿著走廊一拐彎,主持與朗誦班就到了。這里,仿佛正在進行一堂“有聲有色”的語文課。
當天的朗讀內容是朱自清的散文《春》,已是滿頭華發的何旭輝老師,正在聲情并茂地朗誦著:“桃兒、杏兒、梨兒,你不讓著我,我不讓著你……紅的似火,粉的像霞……”在春天剛剛蘇醒的時候,這樣的文章讀來確實令人滿懷憧憬。何老師脫稿而述,望向窗外的藍天,已然身臨其境了。
學員們排排坐著,面前或捧或立著“講義”,學著老師特別強調的兒化音的讀法。學員趙菊面前則立著一支樂譜架,她的頭微微晃動,隨著朗讀的節奏起伏著,讀到動情之處,手臂也情不自禁地揮動起來。
趙菊告訴記者,她可是朗誦班的忠實粉絲了。“可喜歡了,只要有課我們就來學。不僅我喜歡,我孫子也喜歡,我學會了就能回家教他。你看,我們學的這些內容以后也都是小孩考試的內容呢。現在我們還比賽背課文、背唐詩。”趙菊說著,翻開講義的目錄,上面除了散文,還有詩詞《沁園春·雪》,有劇本《雷雨》選段,有外文譯作《老人與海》……
重返課堂,大家仿佛回到了年少時的課堂,只是不會再有調皮的小動作,也不再對外面的世界浮想聯翩了,每個人的神情都專注而認真。
“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
在老年大學里,學習這件事少了些功用的目的,多了些自在。打摜蛋是今年云龍區老年大學彭城路校區的又一個新上科目,指導老師高永介紹說:“在打牌的過程中要記牌,要猜牌,要與隊友合作,可以訓練腦力。”
除了打摜蛋,時興的課程還有柔力球、摩登舞、化妝、中醫養生甚至是AI應用。據盧振宏介紹,這個春季學期,該校區預計開設53個教學班級,來應對老年教育的供需短板。
時代的發展推進并見證了老年教育的演變。更加豐富、多元化的老年大學課程的出現,助力“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有力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是全社會喜聞樂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