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gya4q"></strike>
<strike id="gya4q"></strike>
  • <fieldset id="gya4q"><input id="gya4q"></input></fieldset>
    <abbr id="gya4q"><sup id="gya4q"></sup></abbr>
  • <abbr id="gya4q"></abbr>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徐州 > 正文
    向“鋒”而行——徐州滿城盡是“志愿紅”
    2025-03-05 14:53:00  來源:徐州日報  

    3月2日,在雷鋒車隊開展的敬老活動中,“的姐”任俊的一曲《甜蜜蜜》唱到了老人們的心坎上。 本報記者 齊浩 攝

    本報記者 李莎莎 馬思為

    3月,我們再次與一個溫暖的名字相約——雷鋒。

    “把別人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p>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p>

    “我是革命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p>

    ……

    在第62個“學雷鋒紀念日”來臨之際,我們又一次講起他的故事。這些質樸而堅定的話語,穿越了60多年的時光,依舊振聾發聵。

    近年來,我市學雷鋒活動持續深入開展,涌現出一批學雷鋒標桿和榜樣,他們以新擔當、新作為詮釋著新時代的雷鋒精神,擦亮“友好徐州 志愿有我”志愿服務品牌,凝聚起建設“強富美高”新徐州的強大合力。

    好人文化——

    涵養新時代精神地標

    今年1月15日,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好人榜”發布,我市王俠作為敬業奉獻類好人榜上有名。

    作為賈汪區潘安湖街道馬莊村黨委副書記、村主任和馬莊香包合作社理事長,王俠積極發揮帶動作用,推動2023年馬莊香包銷售收入突破千萬元大關,將“小香包”做成了“大產業”,為鄉村振興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這僅僅是徐州好人故事中的一個場景。因勢利導加機制保障,沉淀出徐州蓬勃旺盛的好人文化。近年來,我市深入推進“德耀彭城”主題實踐,逐步建立健全先進典型推薦遴選、學習弘揚、禮遇幫扶“三大機制”,“中國好人”“江蘇好人”上榜總人數始終位居全省前列。

    讓持續涌現的好人事跡成為看得見的價值引領、感得到的奮進力量。

    走進云龍湖畔的徐州“好人園”,一座座先進道德模范人物雕塑映入眼簾。作為全國首個以好人為主題的文化地標,每一座雕像背后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生為烈士獻終生,死入黃泉不分離”。90多歲的沛縣烈士陵園“守陵翁”張捍華日夜守護72名英烈。

    為官兵親手縫制鞋墊1萬多雙,30 多年來,“兵媽媽”浮桂枝始終堅定不移地走在擁軍的道路上。

    用壞鐵鎬等200多把,栽下10多萬棵松柏,堅持義務植樹護林幾十年的“當代愚公”劉開田把600畝荒山變成茂密樹林。

    身邊好人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鮮活的價值觀。一批又一批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榜樣標桿的涌現,樹起做人做事的標桿、價值抉擇的準繩,讓群眾對照量出人性清濁、心靈溫度和人生厚度。

    大力弘揚好人文化,擴大好人效應,激發好人動能。我市在建好用好徐州“好人園”基礎上,還深入推進好人文化宣傳陣地“十百千”工程,各縣(市、區)級好人園相繼建成開園,構建起覆蓋城鄉的榜樣矩陣。這些看得見的精神豐碑,正轉化為千萬市民“學好人、做好事”的價值追求。

    志愿服務——

    綻放新時代文明之花

    前路漫漫亦燦燦, 志愿服務正當時 。在徐州,志愿服務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生活方式。

    清晨的云龍湖畔,“河小青”志愿者手持檢測儀記錄水質數據,守護著湖水的清澈;午間的社區食堂,銀發志愿者為獨居老人端上熱氣騰騰的“愛心餐”,傳遞著社會的關愛與溫暖;深夜的街頭巷尾,“平安巡邏隊”的紅袖章在路燈下格外醒目,為這座城市的夜晚保駕護航……

    徐州的志愿活動深入百姓生活,豐富多樣。與此同時,徐州的志愿服務正朝著專業化、項目化的方向發展。

    春日里的“彭城七里”,游人如織,一抹抹“志愿紅”格外醒目。他們或是引導游客,或是提供旅游咨詢,或是講述城市故事,為游客們帶來了便捷和溫暖。

    春節期間,2200余名志愿者積極響應“彭城七里 志愿有你”文旅志愿項目,開展游客引導、旅游咨詢以及“我們的城市我們講”等系列志愿服務活動,共同為城市的文旅事業貢獻力量。

    “每當聽到外地游客用剛學會的‘辦肆’為我們點贊,內心便會涌起一股難以言表的自豪感。”志愿者劉曉滿懷喜悅地告訴記者,她正加緊學習徐州的文旅知識,為即將到來的五一志愿服務做好準備。

    2024年,徐州全市累計發布實施志愿服務項目37.9萬個。更值得一提的是,徐州已有2名志愿者、1個項目、1個組織、2個社區先后獲評全國“四個100”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典型。

    這些多姿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如同朵朵盛開的文明之花,為這座城市注入了無盡的活力和溫暖,不斷提升現代城市文明水平。

    志愿團隊——

    凝聚新時代奮進之力

    點點微光點亮希望,涓涓細流匯聚成河。雷鋒車隊、雷鋒服務臺等志愿服務組織在徐州隨處可見,志愿者的涓涓細流,正匯聚成推動城市發展的磅礴力量。

    在鄉村,“田秀才”“農狀元”助農團匯聚農技專家、電商達人等力量,助力農戶增收,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隨著“鄉村振興青年先鋒培育”三年行動計劃的推進,4770名“鄉村振興計劃”志愿者深入農村,開展志愿服務。其中,65.7%的志愿者期滿后選擇留徐發展,繼續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在社區,各類“身懷絕技”的志愿者積極建言獻策,參與社區治理,為構建和諧社區添磚加瓦。

    3月1日,全市2869家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組織開展了“學雷鋒·文明實踐我行動”主題志愿活動,涵蓋健康義診、助老助殘、普法宣傳、文化惠民、科學普及等多個領域,來自各行各業的志愿者們,用專業的服務,贏得了群眾的掌聲。

    去年,徐州全市累計注冊志愿者465萬余人,志愿服務隊伍1.5萬個,志愿服務總時長達3.84億小時。

    積跬步方能至千里,聚小流才能成江海。徐州的志愿者、志愿團隊,如同城市的毛細血管,用實際行動傳承著雷鋒精神,將溫暖與關愛傳遞到每一個角落,為高質量發展中的徐州筑起堅實的道德支撐。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放眼徐州,“向雷鋒同志學習”已成為越來越多徐州人的自覺。積極投身文明實踐,已成為隨處可見、隨時可為的亮麗風景。

    責編:秦春鳳
    上一篇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