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女,冷不?”3月5日下午,春寒料峭,云龍湖畔,兩位外地游客向身著“綠馬甲”的景區志愿者詢問周邊景點的位置后,關切地問道。“綠馬甲”羞澀地笑了笑,搖搖頭。
這一天,是第62個“學雷鋒紀念日”,在濱湖公園壽石旁的云龍湖“一站式”服務驛站,鄭紫薇、冉雪婷、陳文瑄等7名大學生志愿者早早地來到了崗位。
2024年9月,為促進景區生態環境保護和旅游發展,云龍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成立了云龍湖志愿者服務隊。當年國慶節,800多名大學生志愿者深入景區,在云龍山、音樂廳、好人園等云龍湖周邊熱門景點,為來徐游客做向導,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這支志愿服務隊的負責人秦彭,是名退役軍人,他曾沖進火場救過病人,解救過被拐少女。1997年,復員回鄉的秦彭入職云管委,工余時間一直積極投身志愿服務。
云龍湖“一站式”服務驛站是志愿服務隊的“大本營”,為市民游客提供文旅導覽、手機充電、寄放包裹等便民服務,還為保潔員提供茶水。
“志愿服務不僅是一種付出,也是一種形象展示和帶動。”秦彭把軍人作風融入管理,即使是三名志愿者,走路也要排成行。他將云龍湖志愿者服務隊的工作稱為“日耕”。顧名思義,就是“日日耕作”。
志愿服務隊的工作全年不間斷,每天由云管委職工和十余名大學生志愿者組成小分隊,開展愛心服務活動,哪怕是除夕、雨雪天氣,也沒有停止過。
“越是特殊時間和惡劣天氣,群眾需要的幫助越緊急。做志愿服務,就要實在。”秦彭深知“我為群眾辦實事”,重在“實”字。
服務隊設有一個團長、三個副團長和一個指導員,七個分隊長固定負責每周某一天的志愿者聯絡工作。每天的志愿工作結束后,志愿者要做好值班登記、視頻發布與資料歸檔等工作,總結復盤,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
副團長朱綺悅是中國礦業大學英語系的大一學生。這位徐州姑娘可以用英語講解。她在3月1日的日志中寫道:“初春的云龍湖畔柳色新發,清理湖畔垃圾時,看著小學生們把礦泉水瓶投入分類垃圾桶,恍然明白志愿服務不僅是付出,更是播撒文明的種子。”
指導員王梓萌是江蘇師范大學地理測繪專業的大二女生,也是一位徐州姑娘。除了參加志愿服務,她還編創情景劇,帶領小伙伴在蘇公塔、彭祖壽石處演出,宣傳保護環境、垃圾分類。一個個寓教于樂、短小精悍的情景劇既教育了他人,也提升了志愿者們的責任感。
“春暖花開,來云龍湖游玩的人越來越多。我們要把簡約做到極致,把習慣做到自然,為游客提供更加熱情周到的服務。”陪同記者到服務驛站采訪的秦彭說。在他身后的墻上,有一行醒目的標語——“認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截至記者發稿時,服務隊已有3000人次參加志愿服務,服務時長1萬小時以上,拍攝志愿情景劇67個,制作“日耕”志愿者手賬100余期。
本報記者 張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