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送暖,志愿先行。今年3月以來,徐州經開區東環街道以“學雷鋒月”為契機,圍繞民生需求精準發力,通過市集服務、銀齡關愛、護學行動等多元化志愿服務項目,構建全齡友好型服務網絡,推動“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志愿服務理念深入人心。
服務市集進社區,“15分鐘便民圈”再升級
近日,前蟠桃社區廣場變身“幸福市集”,20余個特色服務攤位有序鋪開,將傳統技藝與現代治理有機融合,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感受“15分鐘便民圈”的貼心與高效,打造出獨具特色的“志愿服務生態圈”。
“這個AI換臉詐騙案例,騙子用虛擬影像冒充您的孫子……”在政策宣傳區,司法專員正向轄區居民講解最新詐騙手段,居民現場學習如何識破AI語音合成、深度偽造等技術陷阱。垃圾分類互動區同樣人氣爆棚,城管隊員設置了多種互動游戲,讓居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加深對垃圾分類的認識和理解?!耙郧翱傆X得政策宣講枯燥,現在感覺像參加游園會。”帶著孫子體驗完項目的李大爺,抱著贏得的氣球獎品樂呵呵地說?;顒赢斕欤F場為居民解答疑惑、普及知識100余條,發放宣傳手冊、彩頁800余份。
走進“時光驛站”義剪區,志愿者理發師張金芝為30多位居民精心修剪發型,完成造型設計;老黨員馬興志擅長維修小家電,他的“家電急診室”里擺滿了居民送來的電風扇、電水壺、電飯煲等;供銷社“智慧助農”專區擺滿了琳瑯滿目的特色產品,社區直接對接生態農場,搭建起企業與居民之間的供需平臺,現場完成訂單數百件。
“這種‘市集+’模式既暖心又高效,讓我們在家門口就體驗到各種服務,感受志愿服務的溫暖?!本用窭钆奎c贊道。
銀齡服務雙向賦能,跨代際融合暖人心
在深化“幸福東環”志愿服務品牌的過程中,橋南頭社區與趙莊社區以“銀齡服務雙向賦能”為切入點,推動基層助老服務創新升級。通過精準對接老年群體的“急難愁盼”與志愿資源的“優勢專長”,共同編織起“老有頤養、學有優教”的銀齡關懷網絡。
在橋南頭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銀齡樂享”志愿服務活動正如火如荼開展?;顒蝇F場,專業志愿者提供義剪、口腔健康篩查及養老保險政策解讀等一系列“適老化”服務,現場解決養老認證、醫療報銷等實際問題43件,真正將“家門口的幸?!甭涞綄嵦帲瑢㈥P懷延伸至生活細微處。趙莊社區則推出“智享‘培’伴”智能手機賦能課堂。青年志愿者化身“數字領航員”搭建起“數字彩虹橋”,采用“理論講解+手把手實操”的模式,系統教授基礎操作、常用軟件使用及防詐安全知識。參加活動的張奶奶高興地說:“以前總覺得智能手機很難用,現在學會了這么多功能,感覺生活都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了!”
橋南頭社區以“物質服務”筑牢幸?;?,趙莊社區以“智識賦能”開拓生活維度,兩個社區的服務實踐形成雙軌并行的模式,既破解了老年群體現實生活中的難題,又通過代際互動構建起智慧助老的新生態。
“護學聯盟”守護平安路,智慧交通顯成效
劉灣社區聚焦“一老一小”民生關切,于今年春季學期推出“螢火護學”專項行動,將平安志愿服務嵌入校園安全生態鏈。由網格員、平安志愿者組成護學聯盟,聯合社區民警、綜合行政執法力量,在轄區幼兒園及小學構筑“五定”護學體系——以定校包干、定點值守、定時響應、定人對接、定崗履責的精密機制,每日早晚高峰化身“移動紅綠燈”,在斑馬線兩端編織起嚴密的安全網絡。同時,社區創新“情景教學”模式,在等候區開展“安全斑馬線”微課堂,以童趣化的語言傳授交通規則,讓文明出行意識在歡聲笑語中生根發芽。
護學行動還拓展出“安全生態圈”的立體化建設。志愿者們將反詐宣傳單變成“平安書簽”,結合新型詐騙、游戲充值陷阱等典型案例,向家長解讀“指尖上的風險”,以“防護+教育”雙輪驅動,筑就“校門百米平安走廊”,讓“螢火微光”照亮幸福東環的安全底座。
“今年以來,東環街道通過‘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雙向賦能機制,實現助老關懷與護苗行動同頻共振,基層治理與文明實踐深度融合。下一步,東環街道將持續擴容‘志愿生態圈’,以精細化、專業化服務擴大幸福半徑,繪就全域幸福新圖景?!毙熘萁涢_區東環街道黨工委書記王傳萍說。本報記者 朱二俊 通訊員 張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