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每個中國人的大日子。這兩年,因疫情防控的需要,越來越多的新南通人選擇留崇過年,在“第二故鄉”感受不一樣的年味。
不回家,用心服務第二故鄉親人
一手拿剪子,一手拿噴壺,天生港鎮街道轄區大生路上,發型屋老板周龍忙得熱火朝天。“這幾天顧客特別多,大家都想清清爽爽地過年嘛。”這是周龍留在崇川過年的第九個年頭了。八年前,周龍帶著妻子從鹽城來到崇川安家,在新華佳園門口開了一家美發屋。工作之余,他主動加入社區志愿服務組織,每年春節都主動為社區殘疾人、孤寡老人、行動不便的居民義務理發,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社區公益事業貢獻著一份力量。
來自甘肅省的回族同胞馬一奴四在崇打拼十余載,在體育館東路經營著一家小馬牛肉面館。雖說回族不過春節,但每年臨近春節時他都會關門歇業帶著妻兒回老家與親人團聚。這兩年,馬一奴四一家積極響應政府“就地過年”的防疫號召,今年也不例外。“就地過年為別人,也為自己,故鄉他鄉都是家。”“過年期間,我也會堅守小店,照常營業,繼續服務同樣不能回家過年的新市民。”
1月21日,崇川經濟開發區中橋社區開展“詩詞賀歲年味濃,‘虎’力全開迎新春”迎新年活動,新市民李偉的兩個孩子作為“特邀嘉賓”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得特別開心。此前,社區了解到李偉一家準備不回河南老家過年了,為了讓他們“身在異鄉”卻年味不減,社區黨委書記王彬特地組織豐富多彩的迎新春活動,邀請包括李偉家在內的新市民家庭一起參加,讓在崇川過年的新市民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
留下來,用堅守換回萬家安寧
陳橋街道農業農村和社會事業辦公室副主任戴紅玲從湖南衡陽來到崇川工作已經十余年,作為一名基層衛健工作者,她深知春節期間街道防疫工作容不得半點松懈。原計劃回湖南老家探親的她,毅然放棄了與親人團聚的機會,開始了“5+2、白加黑”的防疫工作模式。“現在防疫工作正是需要人手的時候,多個人就多份力。”戴紅玲的話樸實有力。
“我會和我的員工一起,守護好小區防疫最后一道關卡,讓居民們安心過年。”今年春節,天生港鎮街道龍湖佳苑小區物業總經理吳金建放棄回家過年,選擇堅守崗位。這幾天,龍湖佳苑社區黨支部積極發動“紅風箏”黨建聯盟成員單位,一起為社區困難群眾送上節日關愛。吳金建作為物業總經理,與社區干部一起積極走訪居民,傾聽大家對物業服務的意見建議。“春節假期,很多物業人員也要放假休息,我們是黨員,當然要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吳金建笑嘻嘻地說,為小區居民的安全保駕護航是物業人的良心與責任。
為了讓留崇人員過個舒心年,豐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崇川文旅局為外來人員準備了豐厚的新春禮包。從2月1日開始,唐閘北市景區將開展民俗文化、非遺技藝展示,舉行大達內河輪船公司內書法展覽、南通百年光影風采館攝影展、第38屆“新春大聯歡”系列活動等。“我們將廣泛開展春節活動,豐富節日期間在崇居民的文化生活,營造歡樂喜慶、祥和文明的節日氛圍。”崇川文旅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在這里,我們是你最貼心的人
“隧道里的水要不停抽出水面,否則會影響洞內施工。”南通地鐵二號線05標項目史仕飛是現場施工人員,為保障施工,他選擇留下來。
為更好地為留崇人員服務,和平橋街道百花苑社區建立了“中鐵——百花苑大家庭群”,建群連線為留崇過年的職工提供云互動,暢通溝通渠道;同時還聯系轄區共建單位——建設銀行南通分行營業部,他們給這些留崇人員送來生活用品,讓他們在崇川度過一個幸福的春節,感受到第二故鄉的關愛。“節日期間,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在群里說一聲,我們一定會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百花苑社區黨委書記楊黎梅表示。
“今年我還是選擇在崇川過年,不僅是想為疫情防控工作做一點貢獻,也是為了和我們單位一百余名回族同胞在一起。只要大家心在一起,在哪都是團圓年。”南通市萬德電子公司的老黨員郭風山在社區干部新春慰問的時候這么和大家說。今年是郭風山和他的學生們在崇川度過的第9個新年,他的黨組織關系從寧夏轉入了南通,正式加入了永興街道東港社區的黨組織。在年前完成了這件大事,郭老師非常開心,“組織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作者鄧慧華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