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寶錄的《百龍圖》。尤煉
龍年新春佳節來臨之際,78歲的退休教師周寶錄在南通市區學田北苑家中,用甲骨文、篆、隸、楷、草、行等多種字體,揮毫書寫百龍圖和多幅龍字及含龍字的書法作品。
100個筆勢有力、飄逸靈動的龍字,呈現在四尺整張灑金宣紙上,字體涵蓋甲骨文、篆、隸、楷、草、行等多種字體,書法風格學習王羲之、顏真卿、趙孟頫等名家。“翻閱查找資料花費一個多星期,屏氣凝神、揮毫書寫稱得上是一氣呵成,用時數小時。”周寶錄說。
周寶錄是海安南莫人,自幼酷愛博大精深的書法藝術。從初中開始,他臨池不輟,潛心學習顏真卿《麻姑仙壇記》和柳公權《玄秘塔碑》。參加工作以后,周寶錄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從事語文教學工作30余年。退休前,他曾擔任過海安縣一所農村學校校長。
“書法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幾千年來,中國書法歷經不同時期的演變而經久不衰。”周寶錄介紹,書法的演變過程漫長且復雜,涉及的字體種類豐富多樣,“這幅作品‘百龍圖’3個字用方勁古拙的隸書書寫,100個龍字前3個用甲骨文書寫,然后依次為大篆、小篆、楷、草、行等字體。”
寫百字系列
教數千學生
“年少時自學書法,成年后工作一直很忙碌,沒有多少時間鉆研書法藝術。”周寶錄告訴記者,“真正系統學習、鉆研書法藝術,還是退休以后。我搬到南通居住不久,就報名上市老年大學書法班。”就讀時,周寶錄師從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市書協首屆主席張晏和書法家吉家全等多位名師。
周寶錄在老年大學書法班學習兩年以后,因成績突出,被老校長董魁如看中,破格聘為書法教師。“先做學員,后做老師,我與老年大學緣分不淺。”周寶錄說,“我先后在市老年大學、市文化館、開發區老年大學、原港閘區老年大學、通師二附等教書法,學生達數千人。”
周寶錄厚積薄發,大器晚成。這幾年,他的書法作品在《書法導報》《書法報·老年書畫》《銀潮》等報刊上發表。周寶錄還創作系列百字書法作品,先后搜集、創作百福圖、百壽圖、百廉圖等,這些作品字體各異,大多數選取吉祥如意的字。
龍年新愿望
弘揚龍文化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龍是中華文化里的主要圖騰、主要象征。從龍的傳人到龍文化的傳承,源遠流長、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滋養了世世代代的華夏兒女,賦予中國人獨有的精神氣質,積淀文化自信的豐厚底蘊。
“我們都是龍的傳人,對龍字有特別感情。”周寶錄說,平時注重搜集書法資料,這次把關于龍字的資料集中起來,然后進行篩選,最終書寫了涵蓋多種書體和風格的百龍圖。
“中華民族龍之鄉,世世代代龍傳人。繼承創新龍文化,努力發揚龍精神。”除了百龍圖外,周寶錄近日還創作了多幅龍字及含龍字的書法作品。他還創作了一首詩自勉:“學海書山,道路漫長。年過古稀,神采飛揚。心態年輕,老當益壯……”
退休之后,周寶錄潛心鉆研書法,離不開老伴田粉英的全力支持。“我們家四世同堂、幸福和睦,重外孫剛出生5個多月。”周寶錄說,龍年愿望是全家人身體健康、萬事順心,書法創作境界能更上一層樓。
(記者尤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