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片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6月7號,海安市隆政街道“鄰里一家親,粽香傳文明”文明實踐“夏之韻”系列活動在隆政村舉行,廣大文明實踐志愿者同臺“亮相”,比拼包棕技藝,共迎端午佳節。
一大早,廣大村民、志愿者們便來到河畔比賽采摘箬葉,看誰摘的箬葉數量多,品質好。一張張青色的箬葉在她們手中飛舞,一層層迭起幸福。“各位,比賽時間到!大家按組別排隊稱重!”“好嘞!看我打了2.6斤,第一名!我一有空就摘箬葉去市場賣啊,既愉悅了心情,還賺了點零花錢。”“本次包棕比賽活動,從箬葉、糯米、蜜棗等材料的選取,全部由村民相互配合、共同解決。我們也希望以此次活動為示范,進一步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充分營造鄰里守望、和諧互助的良好氛圍!”隆政街道黨工委委員、宣傳委員田美娟介紹道。
隨后,廣大村民、志愿者及參賽選手來到包粽子比賽現場。“預備,開始!”隨著吹哨聲想起,各組參賽選手盡顯神通,盡顯風采。有的負責箬葉的拼接和圍攏,有的負責剪短麻繩,還有的負責包裹和打結……粽葉飄香,傳遞溫暖。參賽選手們用碧綠的粽葉緊緊裹住米粒,三角粽、牛角粽、四角粽在手中生花。大家有條不紊,年長的、年輕的,你爭我趕,比賽現場氣氛熱烈,高潮迭起,村民們在一旁拍手、點贊,樂在其中。
“我是隆政村1組的王一堰,我想要一盒水筆”“我是隆政村8組的李國旺,因為現在天氣太熱了,我想要一臺電風扇。”“我是22組的宋國友,我的心愿是要一個電飯煲”……每個小小心愿的背后都是廣大群眾所思、所想、所盼。活動現場,來自隆政村困難家庭的微心愿一經提出,就被相關負責人或部門進行認領。“這個水筆由我個人來幫忙”“我們黨群工作局來認領這個。”“村民李國旺在不在現場?麻煩和他說下,電風扇上午就能到位!”
為廣泛了解各實踐點民情民意,有效建立群眾“需求庫”,推動志愿服務精準化、項目化、持續化,截至目前,隆政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通過網上網下兩大平臺,深入到38個實踐點,累計收集微心愿達58個,目前已完成52個,實現率近90%。“后期我們將持續開展微心愿征集進企業、進學校、進村組,真正把群眾的需求揣在心上,把黨的聲音、黨的關懷傳遞下去。結合本次活動,我們也將組織志愿服務分隊將粽子分發給轄區內的孤寡失獨老人、低保戶、留守兒童等群體,實現家家到戶戶暖,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到村、入戶、見人、走心。”隆政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李存根說。
“沒想到我的微心愿這么快就實現了,這個活動真的很有意義,既讓我們在活動中增強互動,也讓我們的小小心愿能夠能到滿足。目前我也已經向隆政村文明實踐站提出了我的個人申請,要求參與到志愿服務隊伍中來”前來參加活動的隆政村村民李國旺笑道。
“三農”向好,全局主動。2020年是扶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真正把農民朋友扶一把,讓農民挑上“金扁擔”是厚植鄉村發展優勢,改善農民生活條件的必然要求。作為農業集中區,隆政街道文明實踐所始終貫穿“鄉村振興”主題要求,大力協助開展豐產豐收活動。截至目前,隆政街道已組織778名志愿者深入到10個實踐站累計為困難群眾、低保戶、五保戶家庭開展秧苗栽種達62畝,協助農藥噴灑達74畝,為群眾采摘箬葉近100公斤,同時組織近20輛大型貨車協助對秸稈、菜籽、蠶繭等進行運輸,保障夏收夏種工作能夠有序進行。為實現科學務農,助力農產品增產增收,真正讓農民“富起來”,隆政村聯合農技站,累計組織轄區“土專家”“田秀才”“園博士”等開展農技培訓達23場。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也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我們將持續圍繞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開展送理論、送文藝、送技術、送幫扶等各類活動,推動文明實踐深入田頭,讓老百姓嘗到農村發展帶來的甜頭,更要讓他們對新時代發展有奔頭。同時我們也會圍繞文明實踐“六大規定動作”,結合文明實踐日歷,通過編織黨群干群‘交心網’,打造村民互助‘朋友圈’等方式,進一步厚植鄰里文化,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落地生根。”隆政街道黨工委書記、實踐所所長郭玉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