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海州區花園路疫情防控值班點路燈不亮了,請幫忙維修。”“馬上趕到,請放心!”徐海放下電話,帶領兩名備勤人員迅速趕赴現場。經過仔細排查,他發現是線路燒斷造成跳閘,僅用二十分鐘就完成搶修作業。
作為連云港市星辰照明安裝養護二所副所長,徐海扎根路燈運維一線23載,跑遍了大街小巷,對3000多公里的電纜線路、400多個配電箱、6萬多盞路燈等基本情況了如指掌。23年,只為守護好城市里的“一盞燈”,徐海被授予江蘇“最美退役軍人”稱號。
利劍出鞘,成為“尖刀班”帶頭人
1998年秋,23歲的徐海脫下戎裝,退伍來到連云港惠城市政工程集團從事路燈安裝維護工作。
“爬桿”是電工上崗必修的基本功。“新人上桿,出于本能的畏高心理,都會抱著電桿不敢施展作業,但徐海卻是一個例外。”市照明處養護科科長張發明注意到,其他人下班后,徐海仍留在單位練習爬桿。不到一個星期,徐海就能夠獨立上桿,放開手腳熟練作業。
兩年后,徐海因技術過硬、表現突出被選為班長。“徐海就像一把劍,利劍出鞘,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在同事眼中,他領導的班組是公司應急處險的“尖刀班”。2010年,市政府啟動BRT一號線建設項目,時間緊、任務重。徐海率領班組成員不分晝夜,奮戰施工第一線。由于工期頻繁變更,電纜施工任務一次次加重,不少同事對此抱怨。徐海作為負責人,以身作則,每天5點到崗,晚10點后才離開工地。在他的帶動下,團隊最終提前保質保量完成任務。
此后,徐海帶領團隊先后兩次獲得全國市政工程最高獎項“金杯獎”,7次獲得“省優示范工程”,確保全市路燈亮燈率高至99%、設施完好率達95%。
啃下技術運維“硬骨頭”
搶修路燈,“搶”的是時間,“修”的是技術。徐海在工作中發現,市區海連路局部線路夜間平均電壓高達238伏,超過行業部門關于照明電壓基本要求。偏高的路燈電壓直接影響燈泡使用壽命,白白浪費許多電能。徐海決心啃下這塊技術運維中的“硬骨頭”。
如何在抑制電壓偏高的情況下保證節電效果?徐海查閱大量資料,與技術人員反復討論、修改設計方案,嘗試采用串聯接單相電抗器的辦法控制電壓。經過長達一年多的實驗,改造后的海連路線電壓恢復穩定,路燈使用壽命大大延長。
“干一行,專一行。路燈運維工作,是職業,更是事業。”2014年,以徐海為帶頭人的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工作室積極發揮創新傳承作用,定期開展技術培訓、業務交流等活動。面對LED路燈燈珠損壞率高的問題,徐海帶著工作室成員反復試驗,用電線把斷掉的二極管連接,“這樣即使一個燈珠壞了,其他燈珠仍可使用,廢棄的LED燈就能‘重獲新生’。”僅此一項技術改造,每年為企業節省幾十萬元。
2019年,徐海勞模工作室被評為市級勞模創新工作室。他將勞模創新工作室打造成為高技能人才的“練兵場”和解決生產技術難題的“公關站”,為全市輸送了一批高質量路燈維修員。
志愿服務,點亮百姓心燈
徐海和同事組建“螢火蟲小分隊”,工作之余背著工具包走進社區,為空巢老人、困難家庭志愿維修家電。誰家中插座不通電,他便熱心上門維修,不僅解決了插座問題,還盡心排查所有電路安全隱患;看到隴園新村李全新大爺生活困難,徐海定期去維修電器、打掃衛生,為他帶去米、油、牛奶等生活用品。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襲而至,徐海主動請纓加入疫情防控一線。“我是一名退役軍人,疫情就是命令,我必須沖鋒在前。”他帶領勞模黨支部全體黨員24小時備勤,定時巡檢照明線路,及時排查路燈故障,為社區疫情監測管理提供堅實保障。
多年來,徐海一直堅持開展各種志愿服務活動。發給他的獎勵津貼,他都一分不留地捐出去。2021年兒童節,徐海又帶上自己的孩子,去到灌南縣,給留守兒童送去書籍和生活費。
“作為一名25年黨齡的老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入黨的初心,傳承老一輩路燈維修工人精神是我不變的信念。”徐海帶著維修精英戰隊,用赤忱之心點亮百姓心燈。(記者 洪夢琪 通訊員 宋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