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種類繁多的生活垃圾,居民不會正確分類怎么辦?找垃圾分類督導員!他們不僅向大家宣傳生活垃圾分類的好處、做法,每天還定時站在垃圾桶邊教大家如何分類投放垃圾,有了他們的監督和服務,連云港市南園新村的垃圾分類落到了實處。居民們都稱他們是大家身邊生活垃圾分類的“好管家”。
垃圾分類督導員是個什么工種?他們平時都干些啥?他們為啥能獲得居民們的認可呢?1月10日,記者來到南門社區南園新村一探究竟。
上午八時許,正是垃圾分類督導員“在崗”的時間。督導員郭禮俠以及社區志愿者聶瑋等人正在南園新村南門不遠處的垃圾分類收集箱前,引導居民如何分類投放生活垃圾。“這些廢舊紙盒屬于可回收垃圾,要投放到‘可回收物’的垃圾桶里;果皮果殼、剩菜剩飯等屬于廚余垃圾,要投放到‘廚余垃圾’桶里;這兩個一次性餐盒要拿出來,單獨投放到‘其他垃圾’桶里,因為它們不屬于廚余垃圾。”在她的幫助下,居民將手中的垃圾分別投放到三個不同的垃圾桶里。一邊引導居民正確投放生活垃圾,郭禮俠一邊對記者說:“垃圾分類看似小事情,但保護了環境,讓垃圾有了新的用途,其實是大事兒。”
一旁的社區工作人員徐毅介紹說,在南園新村,像郭禮俠這樣的垃圾分類督導員一共有4名,此外,還有十多名熱心的社區志愿者,也經常參與進來,一起引導居民如何正確分類投放生活垃圾。據其介紹,南園新村在2019年被確定為海州區垃圾分類試點小區,為了讓小區居民真正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南門社區除了在南園新村安裝兩個垃圾分類收集箱之外,還在2020年聘請了4名生活垃圾分類督導員。他們不僅要負責小區所有桶邊垃圾分類的指導工作,協調垃圾分類設備的增設運轉工作,每天上午6點30分至8點30分,晚上6點至8點兩個固定時間段還要在垃圾分類收集箱邊上值守,為居民分類投放生活垃圾進行監督和服務。
“我們的工作其實也很簡單,如今很多居民都知道垃圾分類的必要性,所以從八旬老人到少年兒童,都支持生活垃圾分類。”郭禮俠告訴記者,一次他們正在垃圾桶邊上值守,社區黨員志愿者曹量生發現一戶居民將很多易腐垃圾扔進了“其他垃圾”桶,曹量生趕緊上前制止,可還是有很多垃圾混投在了一起。“經過我們了解,得知原來是這戶人家正在辦喜事,家人忙不過來,就從外面雇了很多工人幫忙,因為不知道小區的生活垃圾需要分類投放,幫忙的工人就將所有垃圾混投到了一起。”郭禮俠說,“后來,我們將情況告訴了戶主,戶主不僅連聲道歉,還到現場將誤投進‘其他垃圾’桶里的易腐垃圾都清理出來,并重新分類進行投放。”
除了引導居民們正確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督導員們還經常上門給居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幫助居民進行積分兌換。“目前,我們社區對垃圾分類還有不少激勵機制,除了設置垃圾分類紅黑榜,居民還可用積分兌換物業費、現金或是實物。”徐毅告訴記者,居民可以在手機上進行積分,然后到社區進行積分兌換,對于不會操作的居民,垃圾分類督導員們會積極給予指導。如今,南門社區不少居民都逐漸養成了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好習慣。
“我們社區的老年人比較多,讓所有居民都養成垃圾分類習慣,還需要一個過程和一些時間。”徐毅說,“這就需要垃圾分類督導員更加耐心、細致地宣傳和引導,只有讓垃圾分類理念真正走進更多人的心里,才能共建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