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伴我長大,我陪他一起變老。”近日,1970年出生的伍建清對記者說。在人生的三十年間、一萬多個日夜里,她悉心照顧著癱瘓在床的哥哥,用不離不棄的陪伴,為哥哥筑起了溫暖的避風港。憑借這份手足情深的動人故事,伍建清榮獲第六屆淮安市道德模范提名獎。
1995年9月20日,對于伍建清而言,是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天。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將哥哥伍建春撞成重傷。當她心急如焚地趕到醫院,看到急救室昏迷不醒的哥哥時,仿佛天都要塌下來了。伍建春傷勢極其嚴重,雖經緊急搶救保住了性命,但頭部以下截癱,醫生甚至斷言他活不過一年。看著母親終日以淚洗面、日漸消瘦,伍建清的心如刀絞。就在那一刻,她暗暗下定決心:“我要照顧哥哥一輩子。”
承諾易,行動難,更何況是三十年如一日地照顧常年癱瘓在床的病人。每天清晨,當大多數人還在沉睡時,伍建清已開始忙碌:為哥哥清理大小便、揉肩捶背、洗澡擦身、洗衣喂食……為更好地照顧哥哥,她還自學了吸痰操作,每一次都親力親為。“剛開始的時候,真的很難。”伍建清回憶道,“但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下去,慢慢地,我就掌握了技巧。”
在她的精心照料下,曾被斷言“活不過一年”的伍建春奇跡般地撐過了三十個春秋。如今,伍建春病情穩定,臉上重新綻放笑容。伍建清說:“只要每天看到哥哥好好的,再辛苦也值得。”
屋漏偏逢連夜雨。2005年,在伍建清36歲那年,她的父親被檢查出患有喉癌,母親也被查出患有腦出血、冠心病等疾病,一下子照顧兩位老人的重擔又落在了她的肩上,因家庭負擔愈發沉重,她的丈夫提出了離婚,女兒也由她撫養。就這樣,伍建清一邊照顧哥哥,一邊照顧父母,一邊還要帶著女兒,多年來的奔波,再堅強的人也會被累垮。2005年、2010年,伍建清先后兩次病倒入院做了手術。可她兩次都是在做完手術的第二天,便毅然決然地出院了。她說:“我還要照顧哥哥,照顧父母,還要給女兒做飯,我住院了,他們怎么辦?”
讓伍建清倍感欣慰的是,她的付出得到了最溫暖的回應。如今已參加工作的女兒,始終是她最貼心的“小棉襖”,成了她最可靠的臂膀。女兒的懂事和孝順,讓她在艱難的生活中感受到無盡的溫暖。
伍建春的天津大學校友得知她的情況后,近十年來,每年自發組織捐款資助,有效緩解了伍建清的經濟壓力。這份來自社會的關愛,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一家人前行的道路。“世上沒有邁不過去的坎,苦盡總會甘來。”伍建清堅定地說。
善行,貴在行動時的勇氣,更貴在持之以恒的堅持。伍建清三十年如一日照顧癱瘓哥哥,這是血濃于水的親情,更是溫暖的人間正能量。她心中的愛,鐫刻在三十年奔波的足跡中,濃縮在三十年的牽掛里。
■融媒體記者 徐薇 通訊員 孫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