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長魚絲、清燒豆腐、炒韭菜……行!我現在就去菜場給您買菜燒。”
10月26日上午11點半,亭湖區毓龍街道洋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田霞,接到一位社區老人的點菜電話后,立即忙碌起來。
洋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牌子,就掛在市區錦江冠城小區一幢樓里。其建筑面積為700平方米,一樓是超市,二樓是棋牌室、食堂,三樓是圖書室、休息室和健身房。
這幢樓房原先是小區物管公司的辦公樓,2015年9月經該社區黨總支書記、主任王娟從中協調,將其免費改為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使用,初衷是滿足老年群體生活需求。
“小田人不錯,不光服務周到,而且價格公道,解決了社區不少老人吃飯難的問題。”居民曹正祥今年67歲,家住漁輪廠宿舍區。自從退休后,就一直在家照看孫女。日復一日的生活,讓他總覺著日子過得有些單調。
后來,曹正祥跟朋友來服務中心打牌,沒想到竟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老人最怕孤獨,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鄰居們聚在一起讀書看報、打牌聊天,每天熱熱鬧鬧,不光心情舒暢,生活也有了寄托。”曹正祥表示,“過去每天都要想著買菜燒飯,但到這里花10塊錢就能吃上現成飯,省事!”
10元?沒錯。為了讓利社區里的老人,王娟在開辦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時,就給食堂承包人定下要讓老人“10元吃飽”的規矩。菜肴種類對照市場價格行情不斷調整,正常是一葷兩素一湯。由于衛生、實惠又便捷,每天來這就餐的老人能有40多人。
今年受疫情影響,來服務中心吃飯的老人比去年少很多。為了方便照顧社區老人,田霞將自己的手機號碼公布在服務中心大門口,有需要隨時可以點餐并送到家門口。時間一長,一些老人跟田霞互加微信,成了朋友。
值得一提的是,考慮到該服務中心屬非商業性質,洋中社區沒有收田霞房租。王娟說:“我們社區總人口有11000多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有1000多人,辦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的就是方便老人生活,解決吃飯問題,但如果讓食堂承包人吃虧,肯定留不住人。”
除了就餐價格低廉,該中心還不定期邀請專家為老人們開設健康養生課,低價出售超市商品等。那成本又該如何化解?“每年政府部門都會給予一定補貼,旨在讓利于民。”王娟說,自從該中心開辦以來,社區與居民的關系融洽了許多。
有一次,小區里的化糞池溢出來了,沒等王娟找人處理,曹正祥和好友就主動提出幫社區聯系解決。“社區只有8個工作人員,管14個住宅小區肯定忙不過來。”王娟說,“多虧了曹爹爹這樣的‘熱心腸’,幫我們減輕不少工作壓力。”
記者從市民政局了解到,今年來,我市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全市共建成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2313個,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30個,社區老年人助餐點475個。同時,積極開展為老年人上門服務實現全覆蓋。
據統計,截至9月份,全市已有10個縣(市、區)通過公開招投標確定服務承接商,為全市城鄉23.8萬名困難和高齡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潔、助浴、助樂、助醫等上門服務,年度政府購買上門服務合計達9300萬元、357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