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gya4q"></strike>
<strike id="gya4q"></strike>
  • <fieldset id="gya4q"><input id="gya4q"></input></fieldset>
    <abbr id="gya4q"><sup id="gya4q"></sup></abbr>
  • <abbr id="gya4q"></abbr>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揚州 > 正文
    小集市大能量,揚州楊廟鎮友誼村“互助式雷鋒行動”織就文明鄉風同心結
    2025-03-05 15:51:00  來源:交匯點新聞  

    交匯點訊 “這電飯煲在我家服務十多年了,沒想到在集市上轉個身的功夫,老張就給修好了!”春日的陽光灑在友誼村黨群服務中心門前的廣場上,村民周云風捧著“重獲新生”的老物件豎起了大拇指。她身后的“友誼村‘揚家風學雷鋒’文明鄉風集市”人頭攢動,掛著“互助式雷鋒行動”招牌的點位前,幾位身懷絕技的村民正忙得熱火朝天。

    一年一度的學雷鋒月來臨,楊廟鎮友誼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抓手,聯合揚州大學信息工程學院(人工智能學院)本科生第一黨支部、AI科技宣講團,通過搭建“我有技能”登記板、“你需幫助”心愿墻,讓修家電的能手、會裁衣的巧娘、懂水電的師傅走上服務臺,把零散技能匯成互助池。截至目前,已有20余名村民登記各類技能,不僅弘揚了志愿服務精神,也大大提升了閑置技能利用率。

    技能登記,家家都有“金剛鉆”。自“我有技能”登記板向村民開放以來,每天都是熱鬧非凡。電工老張登記板上寫下“能修所有帶電的”,裁縫李阿姨貼上“針腳比機器還密”的便簽,00后大學生劉嵐鑫登記上“手機問題我來解惑”的新技能。“以前覺得會修個家電不算本事,現在能給鄉親們幫上忙,我別提有多高興了!”老張指著登記板上自己寫下的技能條笑道。

    互助現場,處處皆是“雷鋒亭”?!拔拿鬣l風留言樹”下,寫得一手好字的安禛琦揮毫潑墨,幫村民寫下“家和萬事興”“勤儉傳家久”的家風便簽,再由村民自己貼到文明鄉風樹上。法律咨詢臺前,村里的法律明白人一邊發放民法典手冊,一邊用方言向前來咨詢的阿姨講解著生動的案例,“家暴不是家務事,拳頭砸下去,法律管得著!”另一邊,大學生陳果帶著自制的“四色垃圾桶”模型,教老人和小孩玩垃圾分類沙包游戲:“爛菜葉是濕垃圾,廢舊電池是有害垃圾,大家可要記牢了呀!”幾張長桌拼成的服務臺前,攢動的人頭間流淌著濃濃溫情。

    文明新風,人人爭當“發光體”。在集市西側的“積分能量站”,村民盛翠珍正用互助積分兌換洗衣液。此前,友誼村推出“家風傳溫情·志愿筑大愛”積分制度,無論是踐行好的家風還是做了好人好事都能來登記積分。幫助清掃街邊垃圾每次可以積兩分,調解鄰里矛盾每次可以積五分……“積分制度實施以來,幫人也是幫自己呀!”盛翠珍手里拿著洗衣液笑呵呵地說。

    友誼村“互助式雷鋒行動”將“學雷鋒”從單向奉獻變為雙向奔赴,真正實現了“技有所長、需有所應”的愛心循環。當修理扳手傳遞溫情、法律手冊照亮角落、垃圾分類卡牌串起笑聲時,既是“小集市”激發的“大能量”,更是“小善舉”壘起的“共治塔”,讓新時代文明鄉風如同春日的藤蔓,在人人參與、人人盡力的沃土上蓬勃生長。

    通訊員 王慧

    責編:秦春鳳
    上一篇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