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中市油坊鎮同德村地處油坊鎮西南片,全村共有低保戶19戶,失獨家庭13戶,重殘人員107人。近年來,同德村“兩委”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做好扶危濟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殘、助學賑災等慈善工作,持續解決困難群眾“急難愁盼”。
精準需求調研,瞄準困境群體“急難愁盼”
堅持慈善工作站與志愿服務站相結合,摸清底數,及時開展精準幫扶。共投資280萬元建設慈善便民綜合服務中心,包括慈善工作站、慈善便民超市、慈善洗衣工坊、慈善送餐點、慈善健身廣場、關愛中心等一系列便民服務點。圍繞“家門口慈善”這一主線積極開展扶弱濟困等系列志愿服務活動,利用全村950名注冊志愿者以及12支志愿服務隊,逐戶排查孤寡老人以及困難家庭,了解每個特殊家庭的人員結構、收入狀態等,結合戶情實際,制定有針對性的幫助措施,形成“1+1+1”的服務體系,即一名網格員加一名黨員加一名志愿者,讓困難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近三年,累計慈善救助400余人60余萬元。
張麗家庭就是同德村近期救助的困難家庭之一。張麗是家中唯一勞動力,在一家企業打工,5年前因甲狀腺腫瘤做過手術,需長期服藥。丈夫費某因病癱瘓在床,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一年需花費十多萬元。公公于10年前去世,婆婆確診為腸癌,急需一筆不小的醫療費用。兒子還在外地上學,尚無收入來源。10萬元的救助款,解決了張麗家庭的燃眉之急。
拓展籌資渠道引入慈善基金“源頭活水”
創新募集資金的渠道,發動有實力、有愛心的熱心人、企業團體慷慨解囊,積極引導更多群眾,將慈善之心變為慈行善舉。三年來累計募集善款550萬余元。江蘇太陽集團有限公司、鎮江遠東電訊電機有限公司、江蘇永豐電器儀表有限公司等同德商會骨干會員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熱心投身慈善公益事業;村廣大黨員干部、村民等愛心人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中華民族扶危救困、樂善好施的優秀傳統美德,近三年捐款總數達30萬元。
按需精準幫扶凝聚慈善發展合力
同德村堅持需求導向,建設需求庫、資源庫、項目庫“三庫”,實現慈善資源優化配置。“一老”連著牽掛,“一小”承載未來,該村積極探索“家門口慈善”助餐服務模式,推動解決特殊服務對象老年人“吃飯難”問題,以實際行動助力轄區內100余名有就餐需求的老人吃上“暖心飯”;進一步加強資源整合,借助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養老服務機構,建成老年書屋、閱覽室、老年大學、老年培訓中心;相繼投入近70萬元新建、改造了標準化的老年健身場所8處和老年活動室4個,實現了老年人10分鐘文化、生活圈全覆蓋;積極開展春風、暖冬等為老、助老行動,集體過節、上門慶生、義務理發等已成為“常規動作”。
實施愛心助學圓夢計劃,以資助為起點、以關懷為重點,給予困難、孤殘、留守孩子學習、生活幫扶的同時,注重對他們心靈的關懷。通過實地走訪了解每位受助者的真實情況,對困難、孤殘、留守孩子實施幫助。今年按大學生每人500元共發放助學金7000元,并贈送行李箱。
除此之外,同德村還通過讓屋頂“借光”生錢,造血式助困。為殘疾困難家庭、低保戶家庭安裝太陽能發電裝置,讓這些家庭獲得相對穩定的補貼收益。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確保困難家庭“不出資、不煩神、凈收益”。本報通訊員 朱慶慶 本報記者 朱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