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gya4q"></strike>
<strike id="gya4q"></strike>
  • <fieldset id="gya4q"><input id="gya4q"></input></fieldset>
    <abbr id="gya4q"><sup id="gya4q"></sup></abbr>
  • <abbr id="gya4q"></abbr>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鎮江 > 正文
    鎮江:創新“12345+”模式 奏響基層治理“三重奏”
    2025-04-18 09:22:00  來源:金山網  

    金山網訊 “叮——”近日,江蘇鎮江京口區象山街道學府路社區第一網格網格員小張的手機響起提示音,網格區域內有新的“12345”工單:“世紀花園26棟東面野樹生長過茂,樹頭和電線纏繞,阻礙居民出行,存在安全隱患。”接到工單后,小張8分鐘抵達現場,邊勘察情況邊聯系市政部門,同時協調周邊居民做好臨時防護措施。施工人員到達后,在30分鐘內完成樹枝修剪,保障居民正常出行。

    鎮江學府路社區黨委書記陳云介紹說:“在新時代基層治理創新實踐中,社區堅守‘12345’政府熱線聯動基層的最后一米,串聯起黨建引領的‘紅紐帶’、網格治理的‘經緯線’、家文化浸潤的‘同心圓’,織就一幅‘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溫暖圖景。在學府路社區,‘12345’熱線不僅是問題流轉的通道,更成為撬動社區治理變革的支點,讓‘人民至上’的理念在樓宇巷陌間生根發芽。”

    “12345+黨建”:紅色引擎激活治理動能

    當清晨的陽光灑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12345黨員攻堅隊”的工單分析會已熱火朝天。這支由社區書記掛帥、黨員骨干組成的“紅色特勤隊”,將熱線數據轉化為治理“晴雨表”——老舊小區改造的民意分歧、養老服務中心選址的爭議、停車位規劃的民生痛點,都被標注成“紅色攻堅任務清單”。

    在學府康居苑水污分流改造“333工程”中,居民對方案存在分歧,導致工程停滯。攻堅隊化身“移動議事廳”,黨員們帶著政策解讀手冊、施工方案圖敲開200余戶居民家門,在廚房灶臺邊、樓道口耐心傾聽居民需求。當意見相持不下時,黨員牽頭組織“透明議事會”,邀請住建專家、法律顧問、居民代表同臺對話,最終達成一致意見,使小區管道改造順利完成。“12345+黨建”的模式,使黨組織服務效能提升40%,群眾滿意率達98.6%,真正讓黨旗飄揚在為民服務最前沿。

    “12345+網格”:繡花功夫織就幸福經緯

    在學府路社區,五個網格如同精密運轉的“神經元”。居民通過熱線反映的問題,第一時間精準派單至所屬網格管理員,網格員迅速響應,實地勘查并協調解決。每月總結《網格民情熱力圖》,將噪音擾民、設施報修等高頻問題,轉化為治理重點。當“接訴即辦”升級為“未訴先辦”,網格員們正從“救火隊員”轉型為“社區管家”,用腳步丈量出精細化治理的“幸福刻度”。

    目前,社區網格日均處置工單量提升至24件,辦結率保持100%,“民呼必應”的速度與溫度在方寸網格間得到生動體現。

    “12345+家文化”:溫情脈動滋養社區共同體

    春分時節的社區活動室內,79歲獨居張奶奶捧著熱氣騰騰的餃子,眼角笑出了淚花——這是她通過“12345”許下的愿望:“想和年輕時一樣,吃口老鄰居包的餃子。”此刻,30余名退休黨員和群眾正圍著臨時灶臺忙碌,有著40年黨齡的張阿姨手法嫻熟,邊包邊向年輕社工傳授“捏花邊不露餡”的訣竅;退休教師王老師則即興吟誦“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的詩句,引得滿堂喝彩。這場“春分餃子宴”,正是“家文化”工單池里開出的溫情之花。

    在這里,“家”的概念被重新定義:通過熱線征集的文化需求清單,孕育出“夜讀分享會”“翰墨飄香潤童年”等創意項目;年度“微心愿”上,記錄著近百戶家庭參與社區服務的暖心數據。當“12345”熱線變身“文化服務樞紐”,投訴單量下降21%的背后,是“陌鄰”變“睦鄰”的情感升溫,更是“社區是我家”的共識凝聚。

    從“接單響應”到“主動治理”,從“問題導向”到“價值引領”,學府路社區的“12345+”實踐,詮釋著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內涵。當黨建的紅色基因、網格的智慧觸角、文化的柔性力量在熱線平臺上交融共生,社區治理不再是冷冰冰的行政流程,而成為充滿煙火氣的溫暖敘事。(付楷婷)

    責編:秦春鳳
    上一篇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