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桂蓮,女,1957年生,高郵市湯莊鎮沙堰村人。郭桂蓮是湯莊鎮沙堰村的一位普通農村婦女,她先后照顧因腦溢血和腦血栓而臥床的公婆15年,從不計較得失,用柔弱的肩膀撐起兩個家,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為人女、為人兒媳的責任,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
風吹雨打,她挑起重擔,照料患病臥床的公公
1980年,郭桂蓮嫁到了并不富裕的嚴玉才家。在結婚的第三年,她的公公突發腦溢血被送進了搶救室,經過醫生全力搶救,命是保住了,但半身不遂,從此只能躺在床上讓人伺候。
婆婆年紀大了,照顧公公的重任就落在了郭桂蓮身上,有那時候,郭桂蓮常常問自己,自己能把老人侍候好嗎?怎樣才能讓老人安心養病呢?起初她也不知道怎么辦才好。不說別的,就單讓老人吃飯這件事就費了不少周折。老人躺在床上無法動彈,心中難免產生急躁情緒,脾氣變得古怪。于是她就專門講一些開心的事給他老人家聽,哄得老人高興,公公吃飯才會順當點。否則稍不注意,公公不是背過臉去不搭理她,就是干脆把飯菜拋灑一地,有時甚至潑得她一身都是油污。每當這時,郭桂蓮總是不聲不響地收拾爛碗碎盤,然后重新為公公做飯。如此多次,當她再次把重新做好的飯菜送到老人面前時,老人也終于不再折騰了。雖然郭桂蓮精心照顧公公了幾年,但是他還是因病重搶救無效與世長辭。
命運多舛,她挺起脊梁,照顧母親和婆婆
公公走后,形影孤單的婆婆整日愁眉不展,暗自垂淚。郭桂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要自己忙完農活,就會帶著婆婆回娘家,喊上母親陪著婆婆拉拉家常,寬寬老人的心。飲食方面,郭桂蓮會和鄰居學著做幾道新菜,隔三差五來點花樣,讓婆婆吃得高興,吃得順心。有些不知內情的人總會這樣對她婆婆說:“老人家,您這閨女真孝順,您多有福氣呀!”她婆婆聽了總是笑瞇瞇地說:“可不是,這是我上輩子修來的福,修來了這么一個好的兒媳婦,比親閨女還要親。”
花開花落,冬去春來,庭院里剛剛有了笑語,不幸卻又籠罩住了這個家庭。郭桂蓮的母親突發疾病被送進了醫院,當時,郭桂蓮的弟弟在外地做生意,一時半會回不了家,做女兒的理所應當地擔負起服侍的重任。她每天都是兩頭跑。功夫不負苦心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和鍛煉,母親的身體漸漸有了起色,她心里別提多高興了,干活時嘴角也掛著笑容。
天有不測風云,婆婆也因腦血栓病倒了,親人接連遭受磨難,郭桂蓮的精神到了極度崩潰的邊緣,壓得她喘不過氣來。為了生計,丈夫在外跑運輸,照顧婆婆的責任又落在了她的身上,她并沒有為此而喪氣,郭桂蓮多次勸慰自己絕不能倒下。就這樣,她專門在婆婆床前支起了鋼絲床來伺候老人,喂水、按摩、擦屎、端尿,甚至在婆婆病重期間幫助吸痰、排便……不知道的都認為是親生女兒在照顧自己的媽媽,知道內情的人無不稱贊、羨慕老人有個這樣的一位好兒媳。
人們常說,床前沒有百日孝。多個日日夜夜,病臥在床的婆婆的床鋪總是干干凈凈,房內沒有任何異味,身上也從來沒有生過痤瘡、濕疹。一提起她對婆婆的孝順,全村人都豎起大拇指,都夸她是難得一見的好媳婦。
2023年初,湯莊鎮黨委政府授予她孝親敬老類“湯莊好人”。郭桂蓮用良心、細心和耐心照顧公公婆婆一輩子,用時間見證了她的孝心。15年,漫長的15年,郭桂蓮做到了為人兒媳能做的一切,她用多年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孝道,展現了一個農村婦女淳樸真誠的博大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