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了支援湖北抗擊疫情,江蘇派出重癥醫學科、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科等多個學科醫務人員的精銳力量,在湖北保衛戰主戰場治病救人,用血肉之軀、赤誠之心和精湛醫術,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譜寫了一首首動人戰歌。3月3日,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過信息云技術,聯合發布第四批在戰“疫”斗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事跡。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些奮戰在防疫前線的“最美醫務工作者”,傾聽他們的戰“疫”故事。
2月15日,《人民日報》官方微博轉發了一條名為《為患者取樣做核酸檢測風險有多大?》的視頻。視頻講述了重癥病區的醫生為患者取樣做核酸檢測的過程,因為內容真實、生動,極具科普價值而在網友中廣泛傳播。視頻的主角,正是莫敏。
人民日報官微內容
與“最危險的病人”零距離
2月2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江蘇省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成員莫敏,作為第三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第二醫療組副組長,與團隊一起整建制接管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的一個重癥病區。在這里,極為重要、也極具風險的一項工作就是用試紙在病人的咽后壁擦拭取樣,用于核酸檢測。
莫敏正在用試紙為病人擦拭取樣
“飛沫傳播是新冠傳播的一個主要途徑,不管是鼻還是口腔取咽喉拭子,口腔都是打開的,氣流會和醫務人員密切接觸。ICU都是很重的病人,帶著插管或者無創通氣,做這種操作風險尤其大。”與一般病人相比,重癥病區的病人打開口腔后,通過飛沫感染他人的效力更強;與危險面對面,莫敏第一個沖上了前線,1小時內就為病房里的25名患者取完樣。
救治重疾就是在與死神搶人,因此,莫敏只要穿上防護服,最少會堅持10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連續作戰。“病情的需要,病人在這個地方,你不能后退,盡可能維護每個患者的生命體征。”
莫敏在病房例行檢查工作
創造了“六個第一”
遇到棘手難題的時候,莫敏也總是把“迎難而上”視為己任。一次夜班,莫敏發現一名危重病人突發休克,命懸一線。在護目鏡起霧、視線模糊、又沒有B超的引導下,莫敏克服重重困難,憑借扎實的基本功,戴著5層手套為病人緊急行深靜脈穿刺置管。
莫敏的同事評價他說:“莫醫生的技術非常好,而且每次都會把最危險的工作主動承擔了,給我們做了榜樣。”
莫敏正在為病人緊急行深靜脈穿刺置管
經過連續治療后,這位病人生命體征逐漸穩定。這也是莫敏他們進駐重癥病房后,處置的第一例深靜脈置管。
除此之外,莫敏收治了這里的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處置了ICU內的第一例無創機械通氣、第一份血氣分析、第一例經口吸痰氣道管理、第一例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成為創造了“六個第一”的“網紅”醫生。
莫敏團隊與康復出院患者合影
重癥病房里,不少病患都要依靠呼吸機支持、無法說話,莫敏會對他們豎起大拇指,鼓勵他們配合治療。“我非常感謝莫醫生,是他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一位患者用最質樸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莫敏團隊最真誠的感謝。
江蘇醫療隊部分隊員簽下自己的姓名,為所有患者加油
迄今為止,莫敏和他的團隊憑借精湛的醫術,始終保持著重癥病患“零死亡”的戰績,平安出院的病患也越來越多。在這場艱難的戰“疫”中,千千萬萬的白衣戰士,舍小家為大家,義無反顧地走向戰場,他們是我們的時代英雄,他們離生死最近,卻懷著大無畏的精神無懼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