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在任何時期,都是凝聚民心、激勵前行的強大力量。近年來,連云港堅持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全體市民的必修課、終身課來抓引導,把公民道德建設擺在育人之本、興市之魂的全局高度來抓推進,特別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公民道德建設兩個《實施綱要》和省兩個《行動方案》出臺后,按照各領域貫穿、全方位結合、深層次融入的思路,進一步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厚植愛國情懷、加強道德修養,為新時代連云港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融入中心工作,助力城市發展。納入全市中心工作總盤子。制定出臺美麗連云港建設實施意見,把人文之美、道德之美作為重要內涵,著力使之成為美麗連云港的一抹亮色。把貫徹落實兩個《綱要》作為重大任務,納入“十四五”規劃《基本思路》重點內容,進一步樹立崇德向善鮮明導向,凝聚團結奮進強大力量。融入城市治理各環節。法律是準繩,道德是基石。做好城市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相互補充、協同發力。連云港把加強公民道德建設作為推進城市治理的基礎工程、重要抓手,全面滲透到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市民公約、村規民約、行業規章之中,用法治手段和制度力量來激發道德的正向力量,實現城市治理效能與公民道德提升的融合推進、一體提升。貫穿市民教育全過程。在以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推動其貫穿市民教育全過程的同時,積極構建“現實落點”,創設更多“觸點”,推動廣大市民從普遍認知、認同到自覺踐行。抓住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等時間節點,重大主題宣傳戰役濃墨重彩,“薪火相傳耀港城”紅色故事宣講會、“追尋紅色印記、培樹時代新人”主題教育等活動出新出彩,進一步點燃愛國之情,引發群眾情感共鳴,在全社會激蕩起愛國主義的硬核力量。
系統施策發力,構筑精神家園。注重以文化的力量涵養人,以榜樣的力量感召人,以文明的力量凝聚人,綿綿用力、久久為功。以先進文化傳遞導向。文化化人、藝術養心。創作推出戲劇《英雄之銘》、廣播劇《1949大河安瀾》、話劇《守望者》、小京劇《指尖暖流》、現代京劇《大樹成蔭》等一大批啟迪思想、溫潤心靈的優秀作品,同步組建的200支港城“紅色文藝輕騎兵”隊伍常年活躍在城鄉基層,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和文藝形式,推動育德于心、成德于行。以身邊典型釋放感召。先進典型是有形的正能量,榜樣人物是身邊的“活教材”。先后推出“雷鋒車”組、開山島夫妻哨等多個全國重大典型,王繼才被授予“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學習宣傳系列活動引發全社會熱烈反響。近年來,“中國好人”“江蘇好人”整體數量持續位居全省前列,“最美港城人”“港城葉欣仁”等一大批平民英雄和草根典型不斷涌現,“一群好人、滿城春風”的城市形象廣泛傳播。以文明創建增進認同。以文明城市創建為龍頭的各類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人民群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生動實踐。策劃開展“千家萬戶訪文明”“文明到我家”等系列主題活動,組織推動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市級以上文明單位與273個社區(村)掛鉤聯動共建,在增強廣大群眾創建獲得感、滿意度的同時,也推動主流價值從觀念形態轉化為實踐形態,進一步走進群眾的日常生活和內心世界。
深化實踐養成,引領社會風尚。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設,貴在重點群體的示范帶動,重在關鍵領域的生根扎根,成在全社會的廣泛參與。一是讓黨員干部帶頭。黨員干部作為先鋒隊,應當率先垂范、走在前列,立起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向標。把兩個《綱要》列入各級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計劃,大力推進黨員干部政德建設,在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上放好樣子帶好頭,示范帶動愛國奉獻、崇德向善在全社會蔚然成風。連云港著眼于“扣好孩子們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融入學校教育教學之中,并依托小記者中心、鄉村學校少年宮、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深耕厚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育苗”土壤。向社會深層扎根。注重從樹立新風正氣抓起,著重整治19個領域誠信突出問題,提高全社會誠信水平;著重加強鄉風文明培育,廣泛開展鄉風評議,發揮村規民約作用,形成老百姓自己的“好規矩”,推進移風易俗,助力鄉村振興。叫響“美·德照亮港城”城市品牌,建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站、所,用好各級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道德講堂的育人功能,辦好建黨100周年系列群眾性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讓愛國主義情懷激蕩精神力量,讓道德新風吹遍城市每個角落。
滕 雯(作者為連云港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