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復一日,是什么樣的信念讓他們堅守在每一個平凡崗位?又是什么樣的力量鼓舞他們作出一項項不平凡的貢獻?在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和江蘇省道德模范候選人中,有這樣一群奮斗者,他們追求崇高的職業理想,甘于無私奉獻,勇于創新創造,在不同的崗位上發揮光和熱,為社會、為祖國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白衣逆行擔使命,敬業奉獻守初心。”這是我國重癥醫學學科領軍人物邱海波的生動寫照。“ICU醫生是為重癥患者而生的,重癥患者在哪,我就應該在哪。”這是邱海波的堅定誓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后,邱海波作為中央指導組醫療救治組專家、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第一時間奔赴武漢。曾經有人勸他,作為專家組成員,每天都到病房親自動手,有些“大材小用”了,但他卻始終堅守在金銀潭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等醫院的重癥病區,近距離救治重癥患者,成功挽救了一個又一個生命。邱海波在“抗疫前線中的前線”沖鋒陷陣,生動詮釋了“時代英雄”的精神內涵。
更多人堅守在最平凡的崗位,他們用精益求精的匠心、一流的技術,讓平凡的崗位熠熠生輝。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車體車間電焊工孫景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19歲那年,孫景南進入焊工行業,到如今一干就是31年,成為掌握鋁合金、不銹鋼、碳鋼車體焊接技術的全能型專家。她全程參與了我國“復興號”250動車組、160動車組的研發和制造。2000年,浦鎮公司與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合作承接上海明珠線城市軌道項目,孫景南被派往阿爾斯通公司接受培訓。第一天,“洋考官”要大家完成高難度的鋁合金側墻焊接,孫景南憑借過硬的焊接技術得到了滿分,“洋考官”夸贊她是“東方女焊神”。如今,在馬來西亞、印度等國家,也穿梭著她焊接的車輛。
干勁、闖勁和鉆勁,是尋夢、追夢和圓夢的基石。閑不下來的“人形永動機”,是同事、朋友送給國網無錫供電公司電纜運檢中心主任兼黨支部副書記何光華的稱呼。孩子的病床旁,她通宵達旦撰寫研究報告;出差的火車上,她連線專家團隊討論課題,組織線上會議進行技術攻關;業余時間里,她向全國專業技能人員直播網課……歷時8年,何光華帶領團隊全球首創“高落差高壓電纜線路無損施工技術”,除了在全國規模化應用,還成功輸出到德國、俄羅斯、新加坡等國家,創造經濟效益逾11.2億元。
職責所在,哪計個人得失?那一個個默默無私奉獻的背影,是那么普通,又是那么高大。
“我來!”這是抗疫期間鄭瑞強的口頭禪。從去年1月到今年2月,作為蘇北人民醫院副院長,鄭瑞強累計有200天奮戰在武漢、新疆、大連、石家莊等地抗疫一線。對于一線醫護人員來說,氣管插管、支氣管鏡肺泡灌洗吸痰、ECMO等都是高危操作,被感染的風險極高。鄭瑞強總是笑著說,“年輕醫生需要多保護,危險操作還是由我來上吧。”被稱為“重癥八仙”之一的鄭瑞強,是最早一批去武漢、也是最后一批撤離武漢的專家之一,他始終直面挑戰,用精湛的醫術創造生命的奇跡。
連續20多天,平均每天爬樓90余層,常人都嫌累,何況她曾經做過肺部切除手術!她就是泰州市海陵區城南街道錦繡社區黨總支副書記陳霞云。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曾因罹患肺癌切除了部分肺葉的陳霞云克服身體不便,毅然沖在疫情防控工作最前線,走遍社區的樓棟,落實一項項具體的防疫措施。陳霞云的肺活量比常人小很多,每次爬樓都會喘得上氣不接下氣。但疫情面前,她絲毫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我們不能抱著僥幸心理,萬一漏掉了一個人,那前期大家的努力就都白費了。”
大雨滂沱、洪水洶涌時,他連續奮戰,幫助群眾排澇搶險、復工復產;化工廠爆炸事故處置過程中,他冒著爆炸、中毒、高溫、濃煙、腐蝕、灼傷和坍塌的危險,參與地毯式排查、搜救;去年年初疫情肆虐時,他又是第一個遞交請戰書去隔離點執勤備戰、執行病毒消殺任務;疫情稍退,洪峰迭起,江蘇多地告急,他和隊友們連續輾轉三地,整整40天戰斗在險灘激流……每一次,他都赴湯蹈火、堅定如磐。他,就是淮安市淮安區翔宇消防救援站站長助理陳新寬。
廣闊農村氣象新,條條幸福大道的鋪設,離不開一批兢兢業業的農村干部。他們腳踏實地、苦干實干,帶領鄉親們建設美好家鄉。
把臟亂差的“落后村”打造為“全國紫菜第一村”“全國美麗鄉村示范村”,連云港市連云區前三島鄉黨委副書記,高公島街道黃窩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立祥這些年來迎難而上,做群眾致富的帶頭人。2000年,張立祥任黃窩村黨支部書記后,轉變發展思路,帶頭發展紫菜養殖、加工產業,黃窩村由此走上“小康路”,變身“黃金窩”,村民人均年純收入從幾千元增長到4萬元。村集體經濟好了,張立祥又帶領全村干群實施村莊綠化、民居出新、歡樂漁家等七大類近百個項目,美化村莊環境,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甜。□ 本報記者 顧星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