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吃上了稻米。直到今天,水稻依舊是我們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同學們知道水稻是怎么變成米飯的嗎?”11月2日,由共青團南京市委、南京市少工委、南京市圓夢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共同主辦的第40期“童心里的極美南京”公益研學計劃走進位于江寧區湖熟街道的稻米文化館。本次活動是該公益研學計劃的收官活動,今年以來,南京全市共有1600多名困難家庭兒童以及城市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子女在公益研學中了解城市發展和變遷。
“在去江寧的大巴車上,我就看到了大大小小黃澄澄的稻田,好像一塊鋪展在大地上的毯子。在稻米文化館,我不僅學習了稻米文化,還和妹妹一起做和稻米相關的手工作品,非常開心!”家住南京市建鄴區的11歲兒童小成說。小成的媽媽朱雪梅介紹,丈夫因病去世得早,自己一個人以送快遞為生,平時沒有時間和精力帶孩子出門接觸社會,“說實話,工作忙的時候我得出門干活,兄妹倆不上課時只能待在家。讓孩子參加公益研學計劃,不僅有專業老師講解知識,還有同齡孩子跟他們一起交流。”“通過前期走訪調查,我們發現街道內困難家庭較多,孩子們都希望參加研學活動。”建鄴區莫愁湖街道團工委書記丁尉玲介紹,參加公益研學計劃的孩子大部分來自困難家庭,公益性研學旨在讓青少年感受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和關愛。
除了了解稻米文化,公益研學計劃還組織孩子們走進南京大學計算機軟件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各類科技創新應用讓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在浦口區珠江消防救援站,參加研學的孩子們體驗使用消防水帶,了解消防云梯的原理和作用……共青團南京市委學少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紅色尋訪路、職業初體驗、金陵文博行、科學向未來、極美生態游”五大主題,公益研學計劃推出40條精品研學線路,每周組織40名困難家庭兒童、城市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子女參與,已于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秦淮非遺館、東南大學、武家嘴農業科技園、南京城墻博物館等地開展了40期主題研學,服務全市1600名青少年兒童。
去年,南京成功入選第二批建設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名單。作為全國首個將兒童優先發展納入政府重要工作的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兒童發展工作,積極推進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為此,團南京市委去年啟動“童心里的極美南京”公益研學計劃,受到社會關注。今年年初,在南京市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上,與會市人大代表投票選出市2024年民生實事項目,“開展40期兒童公益研學活動”位列其中。為進一步做好研學項目,團南京市委充分整合各級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營地(基地)公益資源,凝聚校外輔導員力量,與公益研學良性互動、合作共贏,不斷拓展少先隊在校外的組織覆蓋、工作覆蓋和活動覆蓋。下一步,團南京市委將以“童心里的極美南京”公益研學計劃為抓手,充分發揮少先隊實踐育人作用,助力青少年全面發展。□ 本報記者 李爽 張夢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