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gya4q"></strike>
<strike id="gya4q"></strike>
  • <fieldset id="gya4q"><input id="gya4q"></input></fieldset>
    <abbr id="gya4q"><sup id="gya4q"></sup></abbr>
  • <abbr id="gya4q"></abbr>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要聞 > 正文
    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公示 江蘇10人
    2024-12-17 11:00:00  來源:中國文明網  

    為充分發揮道德模范榜樣引領作用,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精神支柱、樹價值標桿、育時代新人,中央宣傳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評選表彰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按照優化英模人物宣傳學習機制的要求,評選表彰活動面向城鄉基層、各行各業廣泛推薦人選,經過逐級審核、集中公示、投票評選、隆重表彰等程序,推出一批事跡突出、品德高尚、社會認可的道德模范。

    評選表彰活動現已進入候選人公示環節。經主辦單位嚴格審查,共確定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299名,其中,“助人為樂”類63名,“見義勇為”類58名,“誠實守信”類59名,“敬業奉獻”類65名,“孝老愛親”類54名。12月16日至20日,候選人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集中公示,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中國軍網、光明網、中國經濟網、中國文明網、中工網、中國青年網、中國婦女網同步公示。

    江蘇10名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分別是:李慶國、吳凱、秦凱、繆梅清、李庾南、謝茗、鐘佰均、蓋鈞鎰、嚴慧、殷志蘭。

    全國助人為樂模范候選人

    李慶國

    李慶國,男,漢族,1974年6月生,中共黨員,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李慶國帶領團隊發起“心佑工程”健康公益項目,對困難家庭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進行免費篩查、幫扶救治,累計免費篩查15萬余人,救治先天性心臟病患兒1600余名,免除困難家庭手術費100余萬元?!靶挠庸こ獭眻F隊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江蘇“時代楷模”等稱號。

    2014年5月,剛剛到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擔任心血管中心負責人的李慶國,接診了一個9個月大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晨晨。在愛心人士的捐贈幫助下,一個月后,晨晨康復出院,她的故事被媒體報道,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愛心人士看到后非常感動,主動提出要捐資救治10個貧困家庭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受到啟發,李慶國決心制訂一個持續救助困難家庭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計劃。在醫院黨委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7月“心佑工程”正式啟動。

    在救助實踐中,李慶國發現,很多患兒送到醫院時已經錯過最佳救治時機。痛心遺憾之余,他決定改變過去“醫不叩門”的傳統觀念,帶著團隊深入各地開展上門篩查。因為西藏、青海等偏遠地區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率較高,他帶領團隊多次前往,每次上高原都顧不得休息,爭分奪秒篩查和搶救患兒,喘不上氣就一邊吸氧一邊工作。李慶國團隊還免費培訓鄉鎮醫院的基層醫生,讓他們熟練掌握心臟超聲技術,以便能夠第一時間發現更多先天性心臟病患兒。

    李慶國和團隊真情救治病患、無私奉獻愛心的故事激勵、感染了許多人。很多中小學生捐出了自己的壓歲錢、獎學金;“愛心媽媽”微信群網友自發組織給術后患兒送營養餐;多家企事業單位、愛心慈善機構紛紛募集善款……越來越多的個人和團體不斷匯入到這股愛心暖流中。

    李慶國獲評“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月度人物、江蘇省醫學重點人才、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

    吳 凱

    吳凱,男,漢族,1981年9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

    吳凱扎根農村中學任教20余年,為留守學生免費提供周末托管服務,發起實施“山爸山媽”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項目,先后認領54個留守山娃,并為學校300余名留守山娃結對了52位“山爸山媽”。

    2002年,吳凱從師范學院畢業后來到盱眙縣仇集山區當老師。2011年,一場車禍使吳凱失去了左腿。他戴上假肢,忍痛走上講臺并堅持站著給孩子們上好每一節課。吳凱做好課程教學之余還負責學校管理工作。長時間的行走,他的左殘肢被假肢磨得傷痕累累,完好的右腿也因承受過多重量而變形。

    2016年,吳凱發起實施“山爸山媽”關愛留守兒童“1+2=1”志愿服務項目,為學校里每一名留守兒童結對一名“山爸”老師和一名“山媽”老師,組成一個“愛心家庭”。吳凱又為“山爸山媽”制定親情呵護留守山娃“五個一”活動,即每天一次看望問候、每周一次溝通交流、每月一次家庭聚餐、每學期一次親子活動、每學年一次節日陪伴。該項目2019年在盱眙縣推廣,至今已組建“愛心家庭”5000多個,惠及留守兒童近7000名。吳凱的默默付出,也影響著他幫助過的孩子們。如今,一些學生考上大學后自發組建“山哥山姐”志愿服務隊,和“山爸山媽”們一起關愛留守的學弟學妹們,讓愛接力涌動。

    2019年,吳凱擔任仇集中學校長,他籌集資金給所有班級裝上空調、宿舍裝上吊扇,盡其所能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他為孩子們爭取到20臺古箏,帶領“山里娃”古箏社團走進縣大劇院表演;他帶領同事下鄉收集石器180多件,在校園里建起“石博園”,成為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幫助孩子了解農耕文化的基地。多年來,吳凱為貧困學生募集10萬元資金,還積極籌措80萬元用于校園改造建設,如今的校園煥然一新。2024年8月,吳凱調任盱眙縣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繼續用心用情關愛特殊學生。

    吳凱榮獲江蘇省崗位學雷鋒標兵、江蘇教師年度人物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文明家庭。

    全國見義勇為模范候選人

    秦 凱

    秦凱,男,漢族,1989年2月生,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響水鎮苗寨村村民。

    一輛三輪車滑入水渠中,秦凱毫不猶豫跳入冰冷的河水,3次潛入水中,勇救祖孫4人。

    2022年3月29日15時許,響水鎮小浦居委會居民彭某的婆婆騎著三輪車,載著彭某和兩個孫女外出游玩。行至該鎮苗寨村昔陽渠東側路段時,因前方道路被車輛阻擋,向后倒車時操作不當,三輪車失控沖進渠中,河水瞬間灌進車內。祖孫4人無法打開車門,只能在車里大聲呼救。

    秦凱隱約聽到一陣呼救聲,當即循聲四處查看,發現有人落水,便毫不猶豫地跳進河里,向河中央快速游去。扎到水下后,他發現河水太深,根本踩不到底,使不上力氣。于是趁浮出水面換氣的工夫,向聞訊趕來的群眾喊道:“快拿鐵棍來,拿繩子來!”接過鐵棍,他一個“猛子”扎了下去,用鐵棍撬門砸窗,但因鐵棍太長沒有著力點,再次無功而返。就在他焦急萬分時,周邊工地開吊車的工人送來繩索。秦凱拿著繩子第三次扎入水中,摸索著將繩子牢牢綁在三輪車保險杠上,最終把三輪車重新拉出水面,將落水的4人全部救出。

    上岸后,秦凱發現落水4人臉色發紫、沒有呼吸,他立刻指導大家進行心肺復蘇。持續兩三分鐘后,除了最小的女孩,其他3人先后蘇醒。隨后趕來的120救護車迅速將4名落水者送到醫院,經過治療相繼脫離危險。

    作為響水縣紅十字會志愿服務大隊的志愿者,秦凱總是積極報名參加志愿服務大隊組織的各類公益活動和志愿服務活動,經常跟著隊伍走進公園廣場普及應急救護知識,走進學校進行應急救護技能培訓,走進社區開展公益宣講活動。

    秦凱榮獲“最美救護員”稱號,入選“江蘇好人”。

    繆梅清

    繆梅清,男,漢族,1950年11月生,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洛社鎮五秦村村民。

    繆梅清始終牢記“繆家愛救火,一代傳一代”的家訓,50多年來跟親人們義務救火,成功撲滅火災3000余起,減少群眾財產損失2000余萬元。

    繆家祖輩就承擔了四鄰八鄉的滅火工作??娒非咫m然從小一條腿受傷致殘,但并不影響他義務救火的決心。1971年,繆梅清從父親手里接過了消防龍頭。滅火隊有6名隊員,由繆梅清和他的兄弟們組成。50多年來,只要接到火警,他們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不要任何報酬。2017年2月的一個傍晚,鎮上一家油品廠突發火情,繆梅清接到救火電話,立馬丟下飯碗,帶領大家奔赴現場,尋找水源、鋪設水帶,協助消防隊員滅火。經過3個小時的緊張撲救,火情終于得到控制。2022年年初,鄰村一戶人家失火,繆梅清在救援中被火星濺到,衣服著火燃燒,他邊脫衣邊跳到附近河里,從河里爬上來后,又不顧寒冷趕緊疏散圍觀群眾,防止更大事故發生。

    2005年,繆梅清將祖輩傳下來的一臺清朝年間的滅火木質水龍無償捐獻給江蘇省消防單位。多年來,繆梅清鉆研救火設備,將自家院子改造成“生產車間”,除銹、銑削、打磨、焊接、噴漆……一道道工序過后,手工水龍、手扶拖拉機等,都變成了稱手實用的消防裝備,他也成了當地消防救援部門認可的消防器材專家。

    繆梅清對洛社鎮石塘灣片區的村頭巷尾非常熟悉,在火災救援中發揮著“迅速響應、預先研判、機動靈活、滅早滅小”的重要作用。消防救援部門將他們納入當地消防救援體系,作為重要消防應急機動力量??娒非宀粌H參與救火,還向村民普及消防安全知識,幫助村民及時消除各類火災隱患,周邊地區火災發生率顯著降低。

    繆梅清榮獲全國119消防先進個人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全國誠實守信模范候選人

    李庾南

    李庾南,女,漢族,1939年11月生,江蘇省南通市啟秀中學教師。

    從第一天走上講臺,李庾南便立志要做“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好老師。60多年來,她始終堅守在教學第一線,用獨有的“一個不少、個個合格、普遍優良、部分優異”育人格局,培養出數以千計的優秀學子,被譽為“真正從課堂里走出來的教育家”。

    1957年,李庾南來到南通市啟秀中學擔任數學教師和班主任。從此,她潛心鉆研教學方法,用心用情引導學生成長,讓學生們在愉悅的學習氛圍里,悄然實現從“學會”到“會學”的蛻變。她注重遵循學生成長內在規律,針對不同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差異,為每個學生設置個性化目標,激發學生的自驅力。她打破傳統授課模式,在課堂上創設學習情境,給學生更多提問和探究的機會。她在班級中以小組形式開設“小課堂”,引導學生互幫互助、互相交流,達到豐富彼此、鞏固知識的目的。

    1978年,她創立了在全國獨樹一幟的“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獲得了首屆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李庾南在教育實踐中領悟到,育人首先是自我反思、監督和調控的“自育”過程,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形成優良的學習習慣與學習品質,努力讓學生“長出精神來”,通過培育學生德智共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出彩。她將多年育人心得進行總結,淬煉出“自育、互惠、立范”的“班級育人”主張,這項研究成果又獲第三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她撰寫專著11部,參與拍攝教學講座290余講;成立“李庾南數學教學研究所”,累計培訓3000余名初中數學教師。她還熱心投身公益服務,每年義務承擔縣(市、區)400余名鄉村初中教師培訓任務。如今,李庾南依然在三尺講臺上躬耕,用實際行動詮釋和傳承教育家精神。

    李庾南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模范教師等稱號。

    謝 茗

    謝茗,女,漢族,1959年12月生,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黃埔花木專業合作社社長。

    謝茗懷揣“幫助鄰里鄉親共富”的理想,回鄉帶領聯豐村80余戶家庭脫貧致富,16名村民成為種植大戶和花木經紀人。她堅守信義,累計讓利花農3000余萬元。

    創業成功后的謝茗心系家鄉,1999年,她回到常州市金壇區金城鎮聯豐村建立苗木基地,以雙倍價格從村民手中流轉500畝土地,并為村民提供業務培訓和工作崗位。在她的帶領下,聯豐村苗木種植面積超過3000畝,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苗木種下后,村民們最怕的就是滯銷虧本。謝茗承諾,“放心,你們種,我包銷?!?021年10月,謝茗參與的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道路擴建改造項目需要80多個花木品種,有人勸她在周邊收購苗木以減少運輸成本,謝茗卻固執地來回多跑數千公里,回鄉與60余戶花農簽訂收購合同。她鼓勵幫助有“闖勁”的村民到聯豐村及周邊承包土地,讓他們的生活從“田間勞作”轉變為“花間致富”。

    謝茗承接的工程大多在外地,從施工到管理,她都會盡量帶上家鄉的“農民工”。2009年12月,在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的項目工程完工在即,甲方突然提出要將航站樓東側的通道改建成生態景觀護坡。臨近春節,工人們個個歸心似箭。謝茗給大家開出總計100萬元的加班費,激勵大家加班加點,最終提前6天高質量完工。

    1993年,當她知道本村特困戶倪琳娣雙目失明,兒子病逝,生活拮據,便主動幫扶。20多年間,她逢年過節都會去看望老人,并送去慰問金和慰問品,直至老人94歲病逝。她一心牽掛著“一老一小”,每年都會到金壇區白塔和后陽敬老院看望慰問老人。她設立“謝茗獎優助困金”,幫助貧困學生。謝茗用于扶貧濟困、捐資助學、修橋鋪路的公益資金累計已超1000萬元。

    謝茗榮獲江蘇省道德模范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全國敬業奉獻模范候選人

    鐘佰均

    鐘佰均,男,漢族,1969年12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柘汪鎮西棘蕩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

    1998年,鐘佰均放棄縣城高薪工作,回村擔任村支書。他秉持“幸福不會從天降,苦干實干拔窮根”的理念,找準尼龍顆粒加工產業發展新路;他堅持綠色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他堅守為民初心,推動民生工程、鄉風文明“雙提升”。

    20多年前的西棘蕩村,是一個荊棘叢生、交通閉塞的貧困村,人均收入七八百元、村集體負債近20萬元。為找到村莊發展的產業支撐,鐘佰均三下寧波招商,帶領村民修路建廠、拉電通水,終于說服客商投資。2000年,全村第一家尼龍顆粒加工廠建成投產,當年就盈利40余萬元。鐘佰均天天跑市場、跑信用社、跑供電公司,千方百計爭取資源,他還每年以個人名義為農戶擔保貸款超300萬元。2010年,西棘蕩村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尼龍顆粒加工專業村。2023年,全村工業總產值20.4億元,人均純收入4.78萬元。

    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鐘佰均意識到必須淘汰當前散亂粗獷的生產模式。2016年,西棘蕩村關停小作坊140余家,一年后投資1.2億元建成村集體企業“連云港永泰塑業有限公司”,借助“支部+公司+農戶”的運營模式,投產當年就實現產值1.9億元,吸納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戶入園工作,人均月增收近4000元。2021年,占地1036畝的循環經濟產業園獲得批復,園區配套了完備的廢氣、廢水處理設施,實現了產業向綠色化、低碳化轉型升級。

    隨著產業的發展,村民生活也得到了極大改善。村里鋪設了“四橫四縱”主干道,先后建成15棟多層和502戶農家別墅,800余戶村民在家門口住上了“城里房”。針對困難群體,他實施“暖心工程”,推進“暖陽”志愿服務、黨建專員掛鉤幫扶等項目,面向全村實行免費醫療,并設立愛心基金會,先后資助困難群眾130萬元。村里還建設了文明實踐主題公園、德善長廊,每年拿出270萬元獎勵文明行為,農民運動會、西棘蕩村晚等活動也越辦越紅火。

    鐘佰均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蓋鈞鎰

    蓋鈞鎰,男,漢族,1936年6月生,中共黨員,南京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蓋鈞鎰60余載躬耕在大豆遺傳育種研究第一線,創新育種技術,大幅度提高大豆育種效率;他積極響應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探索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法;他堅守高等農業教育前沿,培養學生超萬人。

    1980年,蓋鈞鎰赴美國艾奧瓦州立大學擔任客座助教。大豆雖原產中國,但美洲通過種質研究、雜交選育將大豆的單產大幅提高至中國本土單產的兩到三倍。蓋鈞鎰看到了差距,抱著“在大豆領域中國不能落后”的想法,決定“祖國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貒螅w鈞鎰跑遍了大豆生長的每個地方,搜集原產中國的大豆種質資源。當年還沒有用于保存的設備,蓋鈞鎰和學生們就買來醬菜瓶子,里面放上干燥劑密封,將搜集來的3萬多份大豆種質資源存放在幾萬個瓶瓶罐罐之中,通過不懈努力,現建成世界第三大大豆種質資源庫。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自給率只有15%左右。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蓋鈞鎰牽頭創建國家大豆改良中心,在東北、黃淮海和南方三個大豆產區建立育種研發基地,先后培育出60余個大豆新品種,其中南農66、南農47突破了國家大豆高產攻關的目標。他提出“大豆南下”計劃,在三亞崖州壩頭基地對世界大豆種質資源進行適應性鑒定和遴選,發掘到畝產超過500斤的品種,遠超國內平均畝產270斤的水平。他努力推動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我國大豆自給率穩步提升。

    “要想大豆發展得好,人才是關鍵?!鄙w鈞鎰從未離開課堂,60余年來,他累計培養博士后、博士和碩士等高級人才200余名。如今,88歲高齡的他仍每天埋首實驗室、奔走在田間地頭、指導學生科研,將畢生心血傾注在一粒粒直徑不到1厘米的大豆,為的就是“中國田里中國種”,早日實現“大豆自由”。

    蓋鈞鎰榮獲國際種業科學家獎、世界大豆研究大會終身成就獎、中華農業英才獎、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等。

    全國孝老愛親模范候選人

    嚴 慧

    嚴慧,女,漢族,2003年5月生,中共黨員,淮陰師范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

    12歲時,嚴慧一邊上學,一邊照顧雙目失明的奶奶、操持家務和農活,在社會各界幫助下,實現了“帶著奶奶上學”的愿望。

    當年,嚴慧6歲時,母親離開了家庭,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她端起了鍋碗瓢盆,扛起了鋤頭鐵鍬。12歲時,父親因病去世,她和雙目失明的奶奶相依為命。每天天色微亮,小小的身影就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照顧奶奶的生活起居。每個暑假,她背著比自己身體還高的噴霧器噴藥治蟲,手上、胳膊上、腿上被農具磨出血泡、被野草剮出小口子。奶奶體弱多病,她每天半夜都要醒幾次,看看奶奶是否安好。在嚴慧中專二年級寒假的一天夜里,奶奶突發腦血栓,她深夜騎車把奶奶送到20多公里外的城區醫院,使奶奶得到及時救治。

    2018年,嚴慧考入江蘇省姜堰中等專業學校,由于放心不下奶奶,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她帶著奶奶走進校園。2021年,她參加江蘇省普通高校對口單招考試,以高出本科錄取線53分的優異成績考入淮陰師范學院,她再次向學校爭取,帶著奶奶一起上大學。嚴慧學習刻苦,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曾獲得國家獎學金。她在學校申請了勤工儉學崗位,并在校外兼職。因為奶奶眼睛看不見,還患有糖尿病等多種疾病,一日三餐都離不開她,每次應聘,她都只有一個要求,“中午、晚上必須回家去”。

    每年寒暑假,安頓好奶奶,嚴慧都是一邊打工一邊參加公益活動。她先后參加了為環衛工送清涼禮包、前往中小學講黨史等志愿服務活動,累計服務時長500多小時。2023年暑假,得知鄰村女孩小瑩因家庭變故準備放棄讀大學的消息,她主動與其結成姐妹,重新點燃小瑩對生活的希望。那個曾被無數人牽掛和愛護的嚴慧,正在用自己的行動,努力成為照亮他人前行的一束光。

    嚴慧榮獲江蘇省“三創”優秀學生、江蘇“崇德守信”好青年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殷志蘭

    殷志蘭,女,漢族,1949年1月生,江蘇省張家港市南豐鎮新德村村民。

    50多年來,殷志蘭無微不至照顧父母、養父母、伯父母、公婆等8位年邁多病的老人。她在花甲之年發起成立“殷志蘭志愿服務隊”,開展關愛老人志愿服務活動400余次。

    7歲時,因家庭貧困,殷志蘭被過繼給膝下無子的姨媽。1970年結婚時,她與丈夫約定“結婚不離娘家”,照顧起養父母、生父母和沒有子嗣的伯父母、公婆等8位老人。為了養家糊口,家里8畝半土地上的所有農活都壓在了殷志蘭夫婦身上。每天凌晨三四點,殷志蘭就早早起床做早飯,給身體不便的老人喂飯,接著再洗衣服、做家務,安頓好老人后,匆匆忙忙下地干活,快到飯點再趕回來給老人做飯喂飯,接著再下地干活,農忙時要到半夜才回家。

    隨著8位老人逐漸高齡,身體每況愈下,2位患阿爾茨海默病、2位患腦梗、1位患心肌梗死、1位患美尼爾綜合征、1位癱瘓、1位大腿有瘡,在丈夫的支持下,殷志蘭放下農活,全身心照顧老人。每天一睜眼,她就開始忙乎8位老人的飲食起居。數十年辛勞,讓殷志蘭落下一身病痛,她卻毫無怨言。在她的照顧下,8位老人的平均壽命達92歲,在全村傳為佳話。

    殷志蘭相繼送走7位老人,剩下90多歲的養母在殷志蘭的悉心照顧下安享晚年。殷志蘭身上的擔子減輕了,她主動找到村干部說:“我照顧老人經驗比較豐富,我要當一名志愿者!”2016年4月,“殷志蘭志愿服務隊”正式成立,在殷志蘭事跡的感召下,42位村民加入團隊,累計服務老人1300余人次。常有人問殷志蘭累不累,她總是笑著回答:“當志愿者,讓我感覺更年輕了,能夠幫助到別人,我特別高興!”

    殷志蘭榮獲江蘇省道德模范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責編:楊夢媛
    上一篇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系列第一页| 97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樱桃视频影院在线观看|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在线播放 | 黄色网址免费观看视频| 美女把腿扒开让男人桶爽国产| 国内精品区一区二区三|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 | 未发育孩交videossex| 免费看黄色一级|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被多人伦好爽| 国产精品爽黄69天堂a|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篇|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 久久丫精品久久丫| 日韩精品专区在线影院重磅|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麻豆| 看免费的黄色片|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a| 香蕉视频网页版|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一个人看的免费观看日本视频www 一个人看的免费视频www在线高清动漫 | 女人张腿给男人桶视频免费版|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高清| 美国美女一级毛片免费全| 精品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美妇又紧又嫩又多水好爽| 尤物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 九色综合久久综合欧美97| 欧美亚洲国产丝袜在线|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男女男精品视频| 国产91最新在线| 色费女人18毛片**在线| 国产欧美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区| 97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 |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观看不卡| 绿巨人app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