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下一代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關工委是在同級黨委領導下,以教育、引導、關愛、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為目的群眾性工作組織,是黨委、政府培養教育青少年的參謀和助手。在新時期基層關工委如何堅持落實“急黨所急,想青少年所需,盡關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針,近年來我們從“搭好一平臺、建好一張網、服務一條龍、結隊一站式、抓好一隊伍”五個關鍵維度發力探索,做到勇當青少年解憂人,精準服務青少年,敢亮關工真功夫,唱響關工好聲音。
搭好一平臺,打造專屬空間。搭建專門為青少年服務的綜合平臺,涵蓋線上線下。線下以鎮、村、企、基層關工委為主,設立固定的青少年幫扶、幫教、幫困固定活動場所,配備專業設施與人員,協同文明實踐中心、婦聯、團委、工會、社會義工聯等組織,經常開展各類興趣小組活動和研學、走訪、參觀活動,建立全覆蓋關愛工作站、關愛驛站、“五老”工作室、心理咨詢室等關工工作室,成為青少年放松身心、交流思想的溫馨家園。線上構建便捷的交流網站和移動應用,建立東臺關工公眾號、東臺教育網、校園網,定期不定期推出青少年所關注的事項和典型做法、經驗以及期盼和微心愿等,談一些青少年關心、關愛的問題,擇惑一些知根知己的關切問題,使青少年有一個專屬自己的小空間?,F全市有2278名“五老”常年活躍在關工第一線。
如確保每個青少年隨時都能學習黨建國史,我們利用“在線學習教育平臺”“東臺黨建”“東亭學苑”“東臺教育”“東臺關工微信公眾號”和東臺融媒體等,開設微知識、微講座、微尋訪等不斷豐富空中課堂內容。
建好一張網,凝聚各方力量。關工委主動作為,牽頭以政府相關部門為主導,聯合學校、社區、社會組織、家庭等,編織一張緊密關愛的工作網絡,學校作為青少年成長的主陣地,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與日常關懷,社區作為輔陣地組織豐富有意義的課外實踐活動,給予校外生活上的幫助與支持;家庭由關工委單獨組織的“德育家庭”每年評比一次,隆重授牌表彰。社會組織發揮專業隊伍優勢,開展法律援助、心理咨詢等特色服務。如我市公安局“老公安送法進校園”,從2015年6月起到現在,活動常抓不懈,常抓常新,成為省政法系統的品牌。市檢察院“四葉草”講師團發揮“擺渡人”律師專業優勢,形成系統性普法體系,他們創建的“未成年人法律展示館”成為省級法治文化建設示范點。法院開展“護蕾工程”,2024年為“全國維護青少年權益崗”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關愛未成年人的“擺渡人”獲省司法廳二等獎。市關工委在全市青少年中開展的“德育四聯動”即:德育學校、德育小報、德育日記、德育家庭,受到中關工委主任顧秀蓮四次批示。
服務一條龍,滿足多元需求。從青少年的學習輔導、職業規劃到心理健康咨詢、生活困難幫扶、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就學、大齡青年的婚戀等青少年所遇、所求、所盼,提供全程全面服務。在學業上安排500多名在職教師針對性輔導;職業規劃方面,邀請職場人士分享經驗,“五老”志愿者提供指導;面對心理困擾,全市成立18個有專業心理咨詢師參加的心理咨詢組織;生活遇困時成立“一對一”“幾對一”的幫扶小組,能在第一時間給予幫助,每年關工委都能籌集上百萬元,資助上百名困難學子就學,保障青少年成長路上的每一個需求都能得到妥善回應。
結對一站式,精準幫扶到位。在全市推行“一對一”或“幾對一”結對幫扶模式,現全市結對470對,參加結對“五老”519人,根據青少年具體問題與需求,匹配最合適的幫扶團隊,實行首接負責制幫扶對子,提供一站式服務,從結隊起到解決落實全程負責,確保幫扶精準有效。僅去年幫教失足青少年24名,轉化率95%,幫扶農村留置兒童1083人,幫扶流動兒童422人,扶助困難青少年397人。
抓好一主力,壯大專業隊伍。精準服務青少年必須有一支精干的“五老”服務隊伍,打造一支由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詢專業人員、法律專家、公檢法司專業人員和“五老”組成的服務主力軍。定期開展專業講座,提升他們的業務能力與服務水平,建立激勵機制,激發工作熱情與責任感,現全市有2278名“五老”組成宣講團、幫扶小組、人民調解員,活躍在鎮、村、企,在全市形成專業人員做專業事,為青少年提供高質量、專業化的精準服務。
當好青少年解憂人,敢亮關工真功夫,唱響關工好聲音,關乎青少年健康成長,關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通過“五個一”的建立和完善,在關工基層實踐工作中多渠道、全方位、多角度為青少年排憂解難,助力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堅定前行,綻放青春光彩。
(江蘇省東臺市關工委秘書長 巴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