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的開學季,宿遷市實驗小學內洋溢著勃勃生機。操場上,車輪跳、編花跳、連鎖跳等多種類型花樣跳繩輪番登場,孩子們樂在其中。在該校,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
前不久,全省基礎教育教研工作會議召開,提出要堅定不移把學生成長質量作為判斷教研工作質量的根本,堅決扭轉只關注學生學業考分的傾向。其中,要重點破解小胖墩、小眼鏡、小豆芽、小焦慮等“四小問題”。
新學期伊始,全省義務教育學校“2·15專項行動”在各地各校落地,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課間活動時間調整至15分鐘。
在常州,全市體育老師本學期第一場教研活動就聚焦“2·15專項行動”開展。常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韓志祥介紹,常州提出“333路徑”,設立專項行動督查機制、大課間工作量認定和學校綜合考核評價,市教科院也將搭建專家引領、名師工作室等多維平臺,提升體育教師課程理解力與執行力。
在每天2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里,學生們都做些什么運動?
跳繩、羽毛球、籃球、足球……在宿遷,每所學校都有獨特的體育運動特色,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發展模式。學校引導每名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為了讓體育活動形式更加多元,學校結合地方文化、校本特色編排課間操,有的學校還融入泗州戲、“霸王舉鼎”等宿遷傳統文化元素創編武術操。“近3年,全校學生體質監測合格率、優秀率呈連續增長態勢,近視率連續兩年下降。”宿遷市實驗小學黨委書記劉揚指著一份調研報告欣慰地說。
盤活有限的校園空間,讓孩子們有更多自由活動的場所,考驗學校管理智慧。走進宿遷市宿豫區燕山路小學,記者看到,校園里標記了各式各樣的活動區:跳房子、扔沙包、滾鐵環……
有充足的活動時間和空間,一些學生還是不愿意走出教室,怎么辦?在昆山市信義小學,課間活動創新引入機器狗帶領學生在大課間活動跑步,引起學生運動興趣的同時,也激發學生對科技創新的好奇心。
孩子的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樣重要,孩子返校后有焦慮情緒怎么辦?近日,別開生面的心理健康教育“開學第一課”系列活動在連云港開啟,不同領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課程覆蓋班主任、學生和家長等不同群體。
江蘇省名師空中課堂也在持續推出心理健康系列課程。2月19日,在江蘇省名師空中課堂直播課上,南京市力人學校心理教師胡慧敏引導家長科學幫助孩子制定新學期規劃,“假設孩子本學期的數學學習目標是從80分提升到95分,要合理預判阻礙,有針對性列出應對計劃,并非一蹴而就。”
省教科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要破解青少年群體中常見的“四小問題”,需要從家庭、學校、社會和政策層面形成合力,結合科學干預與長期健康管理。以預防優先,通過早期干預降低問題發生率。學校在實施方案時要避免“一刀切”,結合兒童個體差異制定措施。同時,長期跟蹤建立從幼兒園到中學的連續性健康檔案,動態調整策略,讓孩子能以更健康、更陽光的狀態迎接學習和生活的挑戰。
版次:1來源:新華日報 2025年02月23日
□ 本報記者 程曉琳 楊頻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