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春風拂過徐州經開區大廟街道千畝梨園,梨花如雪,清香漫卷。在大廟街道大廟村梨花游園會開幕當天,來自中國礦業大學第27屆研究生支教團的20余名師生走進大廟街道“鄉村會客廳”,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梨園思政課”。
在大廟村村口的“鄉村會客廳”里,“校地協同創新與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座談會正在進行,大廟村“兩委”成員與礦大支教團師生圍坐在一起,就皇冠梨產業鏈延伸、梨園建設等議題展開頭腦風暴。
“梨產品深加工”“電商直播賦能”“春花秋果梨園游”“研學路線開發”……一個多小時的座談中,雙方暢所欲言,迸發出一個個靈感火花,并就“梨IP形象打造”“梨產品碳足跡認證”等創新點進行了深入探討,為大廟村“梨經濟”注入文化與科技動能。
“過去我們種梨靠自己,現在又借了高校的東風?!贝髲R村黨委書記朱從學拿起桌上近期上新的梨花文創產品說道。
隨后,大家沿著綴滿野花的親水步道,聽朱書記講述大廟村這些年的變化,“三十年前這里污水橫流,村集體負債達300萬元;如今,白墻黛瓦的民居倒映在碧波里,村民人均純收入3萬余元,村集體年收入突破900萬元?!?/p>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1999年起,大廟村以產業結構調整為突破口,開始種植優質皇冠梨。朱從學籌措7萬元苗木款,在10畝地種上梨樹苗,并發動黨員干部一起籌錢買樹苗,免費給村民種植,已累計發展1200畝標準化梨園。
大廟村每年還開展修剪、防病等培訓,培育新型果農,并成立林果合作社抱團發展,村干部助銷拓寬增收路。歷經20余年深耕,現已形成1000畝無公害基地,畝產2200公斤,年產值達792萬元,戶均增收1.5萬元,走出了一條“特色梨果興村富民”的振興之路。
“幫扶村”轉型“示范村”的背后,是朱從學多措并舉的艱苦創業?!按迕窨傉f我‘拿命賭發展’,作為一名退伍軍人,必盡我所能,讓家鄉變得更好。梨樹能活千年,人心更該有韌勁!”他帶領著村民開墾荒地、成立合作社、拓展銷路,數十年如一日,硬是將梨樹變成了“搖錢樹”。
離開大廟村時,中國礦業大學第27屆研究生支教團的成員們約定,一年后要帶著支教成果回到這里,與朱書記和村民們共話鄉村振興新圖景。“走進鄉野、腳沾泥土后,我深受震撼?!蓖鹾迫煌瑢W說,“以前總覺得支教是奉獻,今天才明白更是成長。我們定會帶著‘大廟精神’,把論文寫在田間地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本報記者 何相潭 通訊員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