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南通市崇川區狼山鎮街道三角橋社區,江蘇銀行南通分行營業部工作人員在星光耀廣場小區崇禮亭搭起“臨時窗口”,為居民辦理更換第三代社保卡業務。去年,星光耀廣場小區改造新增4處居民活動場所,社區常態化邀請轄區銀行、律所、醫院、學校、商戶等黨建共建單位上門服務,截至目前惠及千余人次。
“居民之間交往度明顯改善。”三角橋社區黨委副書記王辰介紹,轄區年輕居民占比高,鄰里間交往度偏低,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普遍不高。今年,社區充分調動轄區樓宇、商圈資源,聯合32家共建單位,開展100多場次惠民活動,制定發布10余項志愿服務項目,吸引轄區2500人次參加認領,黨群合力破解崇學路交通擁堵、商圈光污染、工地揚塵污染、餐廚垃圾處理等熱點民生問題,社區黨委凝聚力、居民參與治理的熱情越來越高。
基層治理難在“補短強弱”,前提是如何“對癥下藥”。2019年起,上海、成都等地陸續開啟社區分類治理探索,實現精細化治理。以上海浦東新區為例,其將所轄社區劃分為老公房社區、農民動遷社區、一般商品房社區、高檔商品房社區、國際化社區、保障性住房社區等,多達11個類型。
崇川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明星表示,上海社區體量普遍較大,人口多且結構復雜,房屋類型多樣。崇川區90%以上小區為商品房小區、老舊小區、安置房小區,如果采用上海的分類法,難以達到精細治理的目的。
“基層治理以人為本,人是構成社區的基本單元,社區工作均圍繞人展開。”上海師范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社會學系教授馮猛認為,居民交往度低,不利于鄰里關系和諧有序;社區資源整合度低,不利于發展活力充分釋放。提高居民交往度、資源整合度是基層治理的底層邏輯所在。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今年,崇川區按照“居民交往度、資源整合度”高低水平,將177個社區(村)劃分為組織整合、專業介入、融合拓展、自我成長4種類型,明確治理短板、路徑,實現更加精準的分類治理。
鐘秀街道百花村社區安置房小區、老舊小區、商品房小區并存,人口老齡化、居民類型雜、利益訴求多、服務缺口大,屬于較為典型的“居民交往度高、資源整合度低”社區,被劃分為專業介入一檔。“才一個多月,我們的‘三張清單’又更新了。”社區黨委書記李娟告訴記者,今年社區列出問題、資源、項目“三張清單”,導入在職黨員、社區能人、公益組織、共建單位等參與社區治理,截至10月底,解決增設充電樁等民生問題26項,新增能人、商鋪、場館、共建單位等資源106項。
唐閘鎮街道北大街社區為新成立社區,通過建好黨組織、強化引領力,發揮黨員主體帶動作用,組建網格員、業委會、志愿者3支隊伍,推動社區管理服務工作迅速進入狀態;文峰街道中央商務區社區開發運用社區網格智慧應用平臺,通過網絡鏈接、數據支撐、智慧賦能,提高社區治理精準度、服務居民便利度;和平橋街道北濠東村社區是南通首批安居住宅工程聚集地,社區通過成立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培育壯大社會服務和公益機構,為基層治理提供更多專業力量;幸福街道轉水社區老齡人口占比超三分之一,社區打造助餐點,免費提供“四菜一湯”午餐,每周惠及老人300多人次……
根據分類定檔,不少社區“補短強弱”、精細治理工作陸續展開。今年以來,崇川區委組織部門出臺社區分類治理指導意見和工作指導手冊,選定躍龍、易家橋、南川園、龍湖佳苑等首批8個示范社區,為其他單位提供借鑒參考,加快探索“資源配置有導向、為民服務有依據、基層治理有路徑”的社區分類治理新經驗。□ 本報記者 賁 騰